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及其构成关系,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效果。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Blackboard远程教学平台实用英语在线课程为例,采用调查问卷、解释结构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确定了影响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的6个关键因素(师生互动、同伴交互协作、课程任务、教师教学能力、在线资源特性、课程活动设计)及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构模型。建议从提高在线教学能力、突破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减少社会疏离感等方面提升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2.
交互是在线学习的灵魂,在线学习交互程度包含交互频度和交互深度两个方面。学习风格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交互程度及其学习结果,已经成为在线学习交互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假设:学习风格会影响在线学习交互程度及学习效果,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假设。研究根据Kolb的学习风格分类模型对被试对象进行分类,并使用QQ群作为交互工具,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参与交互的频度以学习者在QQ群中的发言数量(条数)来考察,并使用内容分析法将学习者的发言内容划分为简单分析类、分享资源类、探讨问题类以及情感交流类等四种类型;以学习者发布探讨问题类发言的数量来衡量其参与交互的深度,并运用方差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学习风格直接影响在线学习交互的频度和深度;学习风格对学习绩效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交互的频度对学习绩效的影响也不显著,交互深度对学习绩效的影响非常明显。基于此结论,参与在线学习的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差异,改变交互方式和交互策略,从而改进在线学习者的交互绩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线教育“质量革命”已经到来,以学习者视角的在线学习分析与评估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学习预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3P分析框架,构建了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深度学习动机与策略,以及在线学习绩效各要素之间的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其作用关系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学习者信息素养对其在线学习投入、在线学习绩效、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在线学习投入对在线学习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在线学习绩效对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在线学习投入是信息素养与在线学习绩效的中介变量,但未达到关键程度;在线学习绩效是信息素养到深度学习动机和策略的关键中介变量,且对深度学习动机影响力大于深度学习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优化学习者在线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庆双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47-251
为全面系统分析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从学习生态观视角出发,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环境、社会交互环境、情感心理环境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影响较强,物理环境和制度规范环境影响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师交互和情感体验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高杠杆因素。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造多边良性循环的社会交互环境;增强学习者情感体验,构建各子系统协同共建的情感心理环境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能促进在线学习系统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在线学习者的具体学习活动出发,对在线学习情境下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阅读和知识的意义建构等学习行为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应用知识建模方法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网络分析,设计专用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对学习者的知识点选择和意义建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学习路径和选择性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能够主动参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模型特点,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策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可以聚合成为一条较为稳定的学习路径,该路径体现了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对外部资源的意义建构需求。因此在线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知识网络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信息推送,会促进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伴随在线学习的需要和对在线学习效果的研究,本研究基于预备—过程—结果的3P分析框架,对10所高校1496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索在线学习中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在线学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学校类型和年级等个体特征上,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数字化学习能力既能直接预测在线学习效果,还能通过学习投入间接影响在线学习效果。其中,在线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能够解释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二者关系的57.18%。为此,建议从以下3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在线学习效果: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打造线上“金课”,促进优质资源融通共享;激发动机,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7.
混合学习强调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显得异常重要。文章旨在揭示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哪些潜在类别,不同类别学习者是否具有不同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过程模型,以及这对于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的设计有何启示。研究首先对239名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然后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学习者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水平的自我调节学习剖面类别。然后分别对三种类别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过程挖掘,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更多体现在执行阶段的行为上;(2)中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表现出更强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3)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体现出更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与更强的整体规划能力。因此,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需要引入自适应支持机制,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过程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8.
周心怡  何享 《英语广场》2024,(8):121-12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49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在线学习交互体验与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基本状况,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线学习交互体验与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潜在关系。结果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在线学习互动体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在线学习交互体验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高相关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线学习交互的三个维度(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对在线学习满意度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力,生生交互是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最强预测因子。研究结果为大学英语在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成人教育中,在线协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线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成人学习效果,弥补学习中的情感缺失,激发成人学习动机。在线协作学习主要是依靠学习者相互协作和交流来维持和发展的。因此,学员学习效果满意度非常重要,在成人教育中在不但要重视实际的学习效果还要重视学习者的主观学习感知。通过对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小组特征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成人教育在线协作中问题的策略,以期促进成人教育在线学习不断发展,提高成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教师在线教学准备对研究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控制—价值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在线教学准备能够直接显著预测研究生线上学习效果,也能分别通过研究生的学习者控制、学业倦怠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和学习者控制与学业倦怠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学习效果,且总间接效应略大于直接效应。在三个特定间接效应中,学习者控制的独立间接效应最大。为提高研究生线上学习效果,应加强教师线上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在线教学准备度,改善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生线上学习的自我控制度,并提供充分指导;关注研究生线上学习的学业情绪,对消极学业情绪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1.
在线学习如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许多研究表明,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能力有关。在已有文献基础上界定在线学习力概念与发展模型,综合Moodle平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尝试将行为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学生在线学习力分析中。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方法可从学习行为序列角度分析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在线学习力各个维度的能力体现情况,以期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指导,达到优化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饶爱京  万昆 《教育科学》2020,36(2):31-38
在线学习投入是保证"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开展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法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度的现状、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线学习准备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以及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感知教师支持、在线学习平台体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不足;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整体不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具有显著影响;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感知教师支持、在线学习平台体验在在线学习准备度和在线学习投入度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可以从技术支持维度、在线学习资源设计维度、教师支持维度着手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  相似文献   

13.
在线协作学习依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来维持和发展,因而对于学习效果的测量,不仅要重视实际学习效果,也应该重视学习者主观的学习感知.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以一门混合式教学的网络课程为例,分析学习者在参与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和小组特征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临场感、学习者对协作学习的态度、学习者每天的在线时间、学习者对顺应型学习风格的偏爱,学习者在学习网络中的入度以及小组内部冲突会显著影响网络学习满意度.最后,研究者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后续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4.
学习者与在线内容的交互被认为是决定网络教学和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任何事情总是一触即发,支持学习者与在线内容进行交互.当学习者与内容交互时,内部的反思性思考与对话发生了.本研究试图比较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中研究生课程和本科课程中学习者交互之间的差别.基于所提出的研究学习者与在线内容交互的框架,研究者收集了学习管理系统日志和学习活动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基于学习者与在线课程内容的交互模式和行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师和学习者在在线论坛中的讨论和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尤其调查了已发生的交流的维度、深度和分类.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究者认为应该加强网络内容的设计和传输,从而提升开放远程学习中在线学习环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全景式行为表现反映着学生的真实学习投入状况,进而折射出线上教学的质量。研究中以混合学习环境下的SPOC实践为例,从在线学习行为的内隐性和外显性特征两个维度构建学习行为分析的象限图,试图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投入表现、学习效果以及内隐性和外显性交互影响作用的异同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在学习投入水平上,作业类学习任务达到较高的行为投入,而自主选择类的行为投入较低。(2)在线学习投入的学习效果上,全面投入类行为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主动投入类行为和被动投入类行为的学习效果;而主动投入类行为和自我管理类行为的学习效果又要优于规律投入类行为和绩效投入类行为。(3)从学习行为内隐性与外显性交互影响的作用来看,当行为内隐性和外显性都呈现为高投入时,学习效果与行为投入趋于一致;当行为内隐性和外显性高低投入不一致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在线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资源共享和师生间双向交互等优势。文章针对网络中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差异,从参与交互行为的频率和深度两个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学习者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以此提出了在线学习的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线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者建构性且自主的学习,其中学习动机是指引与驱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93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从学习者、教学者、课程和平台4个维度及其隶属的13个因素分析其对在线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习需求、自我效能感、教师个人魅力、授课水平、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技术支持、学习交互及奖励措施对在线学习动机可发挥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因此,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激发在线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基本行为能力,学习动机是发起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本研究以英国开放大学Inge de Waard在Future Learn平台上针对学习者学习全过程开展的实验研究为背景,将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特点相融合进行分析,通过激励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完成在线学习的整个过程,为课程负责人、平台开发者以及学习者了解并提高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提供参照指标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在线学习监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学习是一种师生分离的自主学习方式,它对学习者的自主性、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监控,可以帮助学习者知晓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有效地提高在线学习效率。本文在分析了在线学习监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线学习监控框架,并对各部分内容监控的实施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线学习中学习者面临缺少计划、资源过载、缺乏交互、评价单一等问题,将知识地图引入在线学习系统,以期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文献分析,从学习资源服务、个性化支持、知识协同共建、学习评价4个方面,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基于知识地图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将零散的学习资源组织在一起,并提供资源导航、资源检索等功能;根据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信息,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允许教师、助教、学习者共同构建知识地图、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评价以及评价反馈多元化。这些支持服务有利于引导、帮助和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在线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