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卡托斯有意把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推广应用到他的拟经验的数学哲学中去,建立起“数学研究纲领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赖以建立的两个前提是自然科学的经验性和可证伪性,那么对于数学,其是否也有与经验科学一样的完全的经验性质呢?数学能象经验科学一样被证伪吗?这是建立“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对拉卡托斯后继者在这一方向上的数学哲学研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期引起对“‘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福州五中提出的“编写中学数学大纲和教材应否以生产为纲”的问题,我们教研组也曾经讨论过,结合个人的看法,也来发表一点意见。 1.问题怎样提法? 福州五中所提的问题是:数学大纲和教材应以生产为纲呢还是应以数学系统知识为纲?这种提法本身是不妥当的。首先,这种提法是把“生产”和“数学系统知识”完全对立起来,至少是过份夸大和强调了“生产”与“数学系统知识”的对立面,而缩小甚至忽略了它们的统一面。应该说:“生产”与“数学系统知识”这雨个东西有矛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思维     
<正>有些大学会开一门课,叫做《数学文化》,这也是对全校学生开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常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数学的“源”与“流”,讲数学从哪儿来和到哪儿去.讲的是数学史和故事,它将数学本身当作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讨论.这门课与《数学文化》不太一样,讨论的是数学与思维相关的文化之间的联系.数学稍微多了一点,但主要内容还是在高中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与《数学文化》课的主要目的也不一样,希望学生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学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它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点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把数学教得简单容易一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学教育的改革面临一个事实就是:数学难学!那么“学生始于何时害怕数学?”“何故变得害怕的呢?”“是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还是因教材或教法某些方面的不足所致?”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广大教师。所以,当前数学教学(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主要课题便是“能不能让数学变得简单易学一点?”本文拟从教法的角度对此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物理教材“功与能”这一章中,都选择弹簧原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但是势能值具有相对性,零势能点选择具有任意性,例题中涉及这方面内容讨论甚少,所以提出“准弹性势能”以力平衡点为零势能点解题的有关的例子。 一.重力场中弹性势能的计算问题 如图示,轻弹簧原长为l_o,加上重物m后从l_o伸长到l_o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2007,(4):7-11
我们在一次关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写道“一到考数学,我紧张得直作呕.”“如果高考不考数学,也许我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能够学好数学的人,一定是很聪明的人.”……这些话语折射出学生对数学的畏难与恐惧.为什么数学在数学家眼中是那么可爱,而到了有些学生眼中就变得“讨厌”了?为什么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数学后进生人数相对其他学科也多一些?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容易被教师们所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心理研究得不够.为此,我们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史宁中在教育部召开了“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订 和教材编写会议”中对本次课标和教材的修订提出了明确的思 路和很高的要求,为把苏科版数学(7-9 年级)教材修订好,针对 调研提纲中的第 4 条:关于几何作图,“不能只写怎么作图,怎 么想到这么画才是最重要”。对“几何作图”的修订有何建议?对于这条中“几何作图”中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以及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提出自己的 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数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活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位教师在教学“找次品”一课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中,正数大于负数是正确的。而在物理中,这句话就不一定正确了。那么,在中学物理中,究竟应如何比较“正、负数”的大小呢?现归为以下两类: 1 正数大于负数 正、负号表示相对性的正负数。例如:中学所学的①势能(重力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身份”,所以它的引入给传统的中学数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向量是数形结合的载体,在它身上蕴涵着浓厚的数学思想.学好平面向量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提升创新能力,还能充分感受向量运用过程中的数学理性美.下面就三角形中的一个向量结论及与“四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的关系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1 定理与证明  相似文献   

12.
秦真科 《物理教师》2024,(2):23-26+31
提出大概念教学的4个层级.以“势能”的大概念为例,讨论了大概念教学一般路径.从数理结合角度,分析了“势”大概念的建立路径,分析了势能、势、场强度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逃逸问题的拓展讨论,应用势能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宇宙速度,初步了解微观领域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对引力场中光频率的变化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引力红移现象,感悟相对论的魅力.“势能”和“势”的大概念教学有助于能量观念、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lt;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gt;提出:“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深入地实施数学探究呢?以下结合本人教学“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数”关——引入负数负数的出现,使同学们耳目一新,弄清负数的来源和意义是学好七年级数学的起点.在小学数学里,自然数、分数的引入,同学们很好理解,容易接受.而负数是怎样得来的呢?课本给出了很好的理解材料.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用数学符号去记录“零上5℃”和“零下5℃”的温度呢?怎样记录“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的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此看出,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的趣味性、实践性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一、引入生活情境,增强应用意识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不但能使学生分散的思维迅速集中起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有一条新公路从小明家门前不远处经过,小明计划从家门口修一条路连接新公路,问:怎么样设计路线才最节省费用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讨论热烈,话题很快集中到了“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连线”上.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得出了“垂线段最短”的结论,并且知道这样的垂线段只有一条.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二、加强数学模型训练,指导应用方法数学模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2个尺规作图问题:1?过圆外一点,作直线与圆相切.2?过圆外两点(这两点与圆心不共线),作圆与已知圆相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尺规作图问题得到关注讨论.1过圆O外一点A作与圆O相切的直线问题已知:⊙O以及⊙O外一点A,求作直线过点A且与⊙O相切.作法:1?连结AO;2?取线段AO的中点B;3?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作⊙B,交⊙O于点C、D;4?作直线AC、AD;则,直线AC、AD为所求.  相似文献   

17.
以前在《热学》中讲解“玻尔兹曼分布律”时,基本上沿着教材所提供的线索讲,主要步骤为:(一)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基础上考虑到分子在保守力场中的势能而引入玻尔兹曼分布律的数学表达式:(1)式中,m:分子的质量;∈_k:分子的平移动能;∈_p:分子在保守外力场作用下的势能;K:玻尔兹曼常数;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不久前举行的初中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新课引入环节教学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磨课讨论和改进设计整理成文,与同行探讨。一、新课引入的教学设计与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漫画图片中的孩子所说的,她能找到家吗?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有价值的 ,学生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莫春光老师用“你知道你们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多高吗 ?怎样测算出它的高度 ?”这样的一句话来引入《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 (1)》的教学 ,以全班学生人人都熟悉而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建立“仰角”、“俯角”等数学概念 ,把简单的测量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像莫老师这样的数学思路 ,与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吻合的。  像“教学大楼有多高”、“升国旗的旗杆有多高”这样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枣庄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质课评选活动,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授课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禁连声赞叹.尤其是孙景权老师讲述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到课堂是快乐的、轻松的,也是成功的. 一、导入新颖,故事激趣 教师讲述数学小笑话《乘法分配律》引入新课.一个学生的作业本在“姓名”栏里写着: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我的.”老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这样写呢?”“老师,您不是说要学以致用吗?”“嗯,是呀……那你这是用的什么?”“乘法分配律.”老师恍然大悟.在这个环节,孙老师通过数学小笑话引入新课——乘法分配律,对初步预习过的学生来说一定会哈哈大笑,对没预习过的学生也会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