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近日,在教育教学调研中发现:少数教师仍然对“顽皮”、“淘气”的学生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才能教育好他们。其实不难,关键是你对学生必须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相似文献   

2.
一、多样的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她“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熟悉就会有兴趣),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过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语言有民族特征 ,音乐也有民族特征 ,而正是这音乐的民族特征 ,形成了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我们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 ,源远流长。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 ,编入了很多优秀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 ,以及一些戏曲唱段。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 ,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自信心。”若要把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 ,首要的一条是音乐教师自己要先喜欢民族音乐。而作为音乐教师 ,接触的大都是西洋音乐 ,从学习钢琴 ,…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自己的“耳朵”,巧妙地引导学生“听”,以“听”带动学生的思维、想像和创造力,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5.
音乐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具有较为突出的帮助,而在教学音乐知识的时候,只有使学生的情感投入其中,调动他们的感知能力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将学生的童心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对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梁金平 《湖南教育》2002,(14):41-41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自然需要艺术性。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采取“微笑教学”、“快乐教学”、“激情教学”等方式,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微笑教学”沟通师生情感当今社会,“微笑服务”是人们一种普遍需求。那么,教师的“微笑教学”又何尝不是学生众望所需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只有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用笑容面对学生,学生才会喜欢接近老师,并乐意接受知识传授。实行“微笑教学”要努力赢得“三感”:一是教师应当摒弃“师道尊严”,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创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  相似文献   

7.
稿源采珠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音乐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现在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似乎总是乐于制造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作为教师,切不可被自己的“问题”捆住手脚,更不能捆住学生的手脚。比如:有些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聆听完一段音乐后,学生回答了听后的感觉,往往还会这样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缕缕春风向我们迎面拂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这场时代所呼唤的音乐基础教育改革面前,“如何面对?”如何把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使音乐作用于每个学生的情感世界?怎样让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才能较好地实现在音乐课的潜移默化教育中培育学生美的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10.
王丽虹 《湖南教育》2002,(21):44-44
近几年来,一些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不是教师讲,就是学生听”的局面,形式单调乏味,使本来可以成为生动活泼的美的享受的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精神折磨,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音乐欣赏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布置优美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教师在欣赏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个优美的教学场景是很有必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黄梅英 《中学文科》2005,(12):35-35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沿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果以“情”引学生走进音乐,一定比以单纯、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喜欢音乐、爱上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受到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闪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以“情”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2.
钢琴教学是复杂多变的,教师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才能实施有效的教法,否则,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责任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技术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洁 《教学月刊》2008,(8):33-35
音乐教师的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应具有俄罗斯谚语所说那样的魅力——“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音乐教师有了高质量的课堂语言,课堂对话就成了朋友般交谈,教学活动会进行得天衣无缝,使课堂教学产生无穷的魅力,像“蜜”一样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创新。那么,如何才能将音乐教学中的语言“酿”成粘学生的“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紧紧地抓住音乐的特性,把“情”贯穿于始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形象、活泼的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意识。 以“情”激增,促进参与。情感是促使学生乐学的动力。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  相似文献   

15.
在每年高考中,随着音乐艺术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在普通高中音乐艺术生的音乐教学中,“视唱听音”这一学科逐渐成为大多数学生难以跨越的障碍,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较为棘手的难点。本人就这方面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应该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冲撞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架起情感的桥梁.形成一个“设情、激情、动情”的过程,用艺术手段启发、开拓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心灵感应和投入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艺术之美存在于优美的旋律中,而旋律之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得以感悟,通过感悟才能起到陶冶情操、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作用。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就是教师“教一首”,学生学“一首”,学生对音乐缺少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育教育也失去了意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所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而且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指出:“提倡学科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音乐课堂人文化,是21世纪音乐教师所席熙者的问额.  相似文献   

19.
邹艳香 《湖南教育》2003,(22):39-40
2002年,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这无疑为音乐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并把他们领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  相似文献   

20.
高静 《辽宁教育》2014,(8):94-94
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音乐课程不是孤立的音乐作品欣赏,而是一门真实的、不断生成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案例生成.教师要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打造魅力四射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