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国家之一。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成为举世公认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于1996年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2.
短短几十年,新加坡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弹丸岛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排名居前的发达国家,与其务实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新加坡独特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大批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精英人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新加坡工作、学习,可持续推动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发展,使新加坡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中心,兼具东西方文化与智慧,也迅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教育强国。从不同角度审视新加坡教育制度及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抵御全球化浪潮对东方价值观的侵袭,为了培养对国家的自豪感与效忠,向青年人灌输一种地域、身份及历史感,发展国家的凝聚力、奋斗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新加坡实施了"国家教育"计划,该计划成为全球化时代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尽管"国家教育"的实施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曲折,并由此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但"国家教育"计划的实施整体来看还是卓有成效的。新加坡实施"国家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是:面对来势凶猛的全球化浪潮,我们需要把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共同纽带,发展一种共享的国家意识与强烈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4.
柳河  高波 《职业技术》2005,(7):76-76
新加坡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岛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就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这不愧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奇迹.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职业教育的成功分不开的.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初创、发展、改革与提高三个阶段.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是培养重能力、重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人才.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正规教育范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走向全纳教育--新加坡特殊需要教育发展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国土狭小 ,没有任何资源 ,唯一拥有的就是人。因此人才成为新加坡的唯一资源 ,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新加坡人的潜能才能取得国家繁荣。经济的增长给新加坡有特殊需要者的教育向全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本文拟简单介绍新加坡全纳教育的起步和发展 ,以期对我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钱树敏 《考试周刊》2010,(11):170-17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引入"教育中枢战略"重构本土的境内外高等教育资源体系,从而形成庞大的教育中枢组织,以期发挥其引导功能,实现本地在区域内的发展目标,教育中枢包括学生中枢、人才中枢和知识/创新中枢三种模式.马来西亚通过建立"学生中枢"在本土集中了高水平的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和生活设施,以教育产业化吸引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卡塔尔将"人才中枢"视作卡塔尔减轻能源经济依赖、提升移民人力资本综合实力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新加坡则将"知识/创新中枢"作为产业集群及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并借此不断促进新加坡的知识创新.经济区域化背景下,"教育中枢"已成为跨境教育发展的最新形式,其未来发展也面临客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47):62-63
新加坡是华人占绝大部分的国家,为何其行政语言是英语呢?这得从新加坡的历史和双语政策说起。其双语政策造就了国内的大批优秀人才,使得一个资源贫乏,人口稀少的国家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反观我国,国家和社会一直号召学习英语,但我国的双语教育却一直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我国能从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中吸取什么经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韩国、日本、新加坡三国的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日本、新加坡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其公民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动力。2007年9月17日至28日,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考察团赴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就义务教育实施情况、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和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等进行了考察,对3个国家的教育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育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加坡是华人占多数的年轻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研究这三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最新动向,对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美国、英国、新加坡教育政策新动向(一)美国教育政策动向1.查找自身教育问题,提出教育发展新方向:让美国教育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羡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加坡教育发展经验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国家,新加坡人均GDP 5万美元(超过美国),世界竞争力排名连续多年保持在亚洲前列,20世纪90年代全球排行榜以"人民素质"一项高居榜首。新加坡经济的成功和人民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其教育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教育制度源自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卓有成效 ,有力地推动着国家现代化的进展。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对国家现代化的促进体现在几方面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密切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人才 ;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政府高度重视 ,确保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灌输"我是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要义。新加坡以唤醒生存意识、打破民族认同、灌输国家意识、开展隐性教育为国家认同教育的特色内容,催生和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新加坡通过国家认同教育,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了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了权威政府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汪勇芬 《教育》2013,(17):61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新加坡教育部,并由新加坡政府全额资助,是新加坡唯一能颁发"国际技术技能证书"的学院,也是2005年新加坡第一所获得新加坡质量奖的教育机构。新加坡质量奖是新加坡政府对于该学院作为培养优秀企业人才这一独特教育机构的认可,同时也是该学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发展现状学院经历近多年蜕变,发展到现在拥有11座遍布新加坡的现代化校园,不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是个热带城市国家,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奇缺。而新加坡从1965年建国到现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东南亚金融和教育中枢,这与新加坡政府一贯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是分不开的,教育对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洪玉  徐美云 《湖南教育》2003,(20):16-17
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加坡经济迅速腾飞,到90年代中期,新加坡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位列世界第15大贸易国,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新加坡重视教育发展,致力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小国寡民"般的移民社会,其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独具特色,构建了以"家"的归属意识、"共同价值观"和"种族和谐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了聚焦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建设、注重整合意识形态教育资源、重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多元融合的独特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8.
<正>公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加坡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全球化程度较高、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与其对公民教育的重视和成功实施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思品课标")和新加坡《中学品格与公民教育2014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发展存在多元性,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一个"第一"去评判学生的成功。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孩子。如何在办学行为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在新时期塑造优质教育品牌、实现教育转型要求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了每一个学生"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理念和"适应差异、满足需求、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品质"的办学目标,努力创设"关怀每个孩子成长需求、激发每个孩子追求成功、引导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6-2016年216种教育类SSCI期刊,分析"一带一路"教育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总体的发文数量仅占总发文量的2.3%,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等教育强国;"一带一路"文章的作者专业知识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未形成稳定的作者合作网络,缺乏与外部的交流合作,各文献所在的期刊影响力也明显弱于发达国家文献的发表期刊。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研究总体偏弱,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缺乏合作交流,高等院校是"一带一路"教育研究的主阵地,美国对"一带一路"研究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