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毛遂之所以能一举成名,除了他的谋略和胆识外,关键在有敢于“自荐”的勇气。在平原君门下,像毛遂那样能够滔滔雄辩的人并不止毛遂一个人。但他们有的自恃“清高”,有的不愿“强出头”,有的根本就不想“自荐”,因而只能一辈子寄人篱下,在毫无作为中终其一生。是人才,便有其独特的本领,如果不能充分发展,不能贡献于社会,就如同花瓶里的花,只能用作观赏。其实,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曾有过成千上万的人才,这其中有很大一部人不愿自荐,不敢自荐,致使学无所用。韩愈曾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可若是千里马能放开…  相似文献   

2.
毛遂的“自荐”换来了平原君的重用;恩格斯“自荐”成全了自己和马克思的友谊,也成就了举世闻名的《资本论》;黑海涛“自荐”的歌声,换来帕氏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毛遂自荐》,用毛遂敢于自荐赴楚、力说楚王签约合纵和平原君盛赞毛遂奇才三件事情,充分表现了毛遂超群出众的胆量、见识和辩才。其间,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技法,使毛遂形象蓬壁生辉,性格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突出。对比 1.十九人的“笑”与“服”。在平原君终于同意毛遂自荐赴楚时,十九人自以为文武具备,乃平原君首次选中的人,对毛遂不屑一顾,藐视之极,流露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的傲气。但至楚后,毛遂侃侃而谈天下大事,竟使“十九人皆服”。这一“笑”一“服”,突出了毛遂与众不同的见识。 2.平原君的“疑”与“赞”。毛遂自荐之初,平原君对其才能甚是怀疑,曰:“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相似文献   

4.
毛遂之短     
自荐的毛遂,以其超群的胆识和出众的才能,说服了楚王,定了“合纵”的盟约。大功告成,毛遂用右手招同行的十九个门客说:“诸位庸碌无能,是所谓依赖别人把事情办成功的人啊!”语气带讥,真把十九个门客看得一文不值了。毛遂的确是个杰出的人才,历来对他褒扬有加,引为楷模,却不常注意到毛遂身上也有很不足取的地方。一个胸有大才,修养很好的人在成功之后,决不会  相似文献   

5.
幸运的毛遂     
都说毛遂胆识过人,才能超群,我以为毛遂不过是幸运而已。倘若平原君一下子选够二十人,而不是十九人,毛遂哪有自荐的机会?所以毛遂不是一开始就自荐,而是等到人数不够时才向平原君自荐,不能说他有胆识,更像是碰运气,而且运气不错,他入选了。毛遂劝楚王与赵国结盟的一段话,也看不出他才能超群,这话平原君也会说,只是碍于身份,平原君不愿也不能用揭人伤疤、让人出丑的方法迫人就范,结果刚好让毛遂有了可趁之机,又碰读写天地2004.2上了一个软弱的楚王,这才成就了功劳,捡回一条性命,否则碰上一个刚烈点的王,惹得兴起,这个莽撞的家伙早就身首异处…  相似文献   

6.
能因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先生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赵相平原君的门客)的毛遂挺身自荐,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向楚王直陈利害,说服楚王与赵国歃血定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的实施,从而挫败了秦军的来犯。他的英名也因此得以妇孺皆知流芳百世。可是知道毛遂大名的人大多也就仅限于了解他的这一段辉煌历史,而这对毛遂人生的悲剧性结局恐怕知之不多,而这对于我们全面评价毛遂这个历史人物以及探讨如何科学地使用人才似乎具…  相似文献   

7.
思佳 《学习之友》2009,(4):29-29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遂(平原君门下的食客)自荐时,曾就锥子与布袋问题同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展开过一场争论。平原君问他:“先生到我这儿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有本事的人处在世上,如同锥子放在布袋里,锋刃立即会显露出来。先生已来了三年,我没有听到别人称赞过你的本事,看来依是没有本事的。”毛遂反驳道:“我的本事没有显露出来,是因为你没有把我放进布袋里。若早有人把我放进布袋里,岂止是脱颖而出,而且是会像禾穗的芒尖那样,整个锥锋都挺露出来。”  相似文献   

8.
能凭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的毛遂挺身自荐担任说客.以其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中选“学生官”,大多数高校沿用“他荐”式选举办法,而有的高校别具一格,采用“自荐”式选举办法。“自荐”与“他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自荐”不仅是选学生干部的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能因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先生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赵相平原君的门客)的毛遂挺身自荐,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向楚王直陈利害,说服楚王与赵国歃血定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的实施,从而挫败了秦军的来犯。他的英名也因此得以妇孺皆知流芳百世。可是知道毛遂大名的人大多也就仅限于了解他的这一段辉煌历史,而这对毛遂人生的悲剧性结局恐怕知之不多,而这对于我们全面评价毛遂这个历史人物以及探讨如何科学地使用人才似乎具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生 《山东教育》2005,(28):1-1
能凭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并不太多,毛遂先生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的毛遂(赵相平原君的门客)挺身自荐,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向楚王直陈利害,说服楚王与赵国血定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的实施,从而挫败了秦军的来犯。  相似文献   

12.
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一匹马只要它能够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那么即使没有伯乐,它也不会被埋没。反之,如果有伯乐,而千里马不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试问:伯乐能发现它是一匹千里马吗?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是不甘被埋没的,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伯乐相马”虽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毛遂自荐”则是更加有利于展现才华的方式。毛遂凭着自己的胆识,向平原君自我推荐,为赵国出谋划策,促成楚赵两国联合抗秦。假使毛遂自甘懦弱,无胆自荐,那么赵楚能够结盟吗?毛遂又能为国家效力吗?…  相似文献   

13.
“毛遂自荐”的故事人所共知,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学习毛遂去自荐的重要性。生活中不是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声声表明甘做“铺路石”,可背后却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大材小用?这其实正是他们内心怯懦的表现,而这种怯懦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养成的。我认为,与其满怀希望,惴惴不安地等待,倒不如有意识、巧妙地去推荐自己;而注重“自荐”又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管理协会(AMA)曾出版了理查·柯洛所著《面对挑战的决择》一书,其中有一节专门谈到了“自荐”。该书在美发行时,AMA许下了“退款保证”的诺言:如读者按书中准则行事而不成功,可退回书款。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而又有巨大勇气去努力尝试的人才,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去抓住儿童天性中“好表现”的特点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小具备“自荐”的素质,以帮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社会中适时抓住机遇,实现自身价值。 那么,究竟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荐”能力呢?首先、教师要经常性地结合当前国内外形  相似文献   

14.
向悦 《师道》2003,(10):40
为期三天的招聘会已进行两天了,两天来我递了许多次自荐表,但都被退了回来。我硬着头皮说:“退回来总有个理由吧?你能告诉我理由吗?谢谢!”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或轻轻一笑或盯我一眼,有的说我要是个男生他们会考虑考虑,有的说我的个子太矮,有的说我的成绩只是“良”。我忍着泪,继续一家一家单位地递自荐表。自荐是求职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我不是不知道我的自荐表很单薄很寒酸,也不是没想过去炮制几份获奖证书和几篇铅字的文章。像一些同学一样,让自荐表丰满起来,靓丽起来,让对方过目难忘,一见钟情。我只是不习惯那样,那样的改头换面、梳妆打扮…  相似文献   

15.
高中五册课本《毛遂自荐》一文开头交代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危在旦夕,赵国只好求救于当时力量较强的楚国,同楚“合纵”。当“平原君与楚王合纵,言其利害,日出而言,日中不决”时,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对“先生上”,我们联系上下文,作深入的探讨,会发现其深刻及意蕴: 一、说明十九人面对复杂形势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只好寄希望于毛遂,但事实上,十九人并不了解毛遂的实际能力,在此关键时刻却又推出毛遂,说明了当时门客之问尔虞我诈,互相倾诈的社会现实。二、反映了十九人轻视毛遂,欲出毛遂的“洋相”的阴暗心理。曾几何时,毛遂自荐成功后,十九人“相与同笑而未发”(彼此用眼光示意,暗笑毛遂,没有把轻视毛遂的意思说出来)。难怪毛遂胜利后在楚国朝庭上,当着平原君的面指责十九人“公等录录(通“碌  相似文献   

16.
毛遂自刎是毛遂的悲剧也是赵国的悲剧,这样一个“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人才却死在了赵王不识人的命令之下。当前的教育和一些社会现象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赵王们”呢?别让毛遂的悲剧再重演,我们就应以史为鉴,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那还是10年前的事情,我教92级8班。一天,我讲完课文《毛遂自荐》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就听有人敲门。随着我的一声“请进”,一个小女孩快步走到办公桌前,只见她小脸一扬,满怀期望地说:“老师,我叫成大壮,是8班的。刚才听了您的课, 我才鼓起勇气来自荐的。您说‘ 毛遂是好样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认为自己行就勇敢地站出来自我推荐,并认真做好要干的事。’我觉得我能做好语文科代表工作,我就来自荐当您的科代表了。” “这 ……”她的举动,倒使我始料未及,“很好……当然可以……不过……8班已经有科代表了,刘民不是吗?” “刘民是科代表,我…  相似文献   

18.
《学语文》2002,(4)
毛遂是坚持“酒好不怕巷子深”这一坚实信条的,即使是在平原君不怎么看重他时。话又说回来,毛遂也就是因为坚信这一信条才被平原君收为门客的。  相似文献   

19.
温峤娶妇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以《世说新语》传世。历史上有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自荐”的毛遂,却很少有像温峤这样为人“觅婚”而自聘、自娶的奇人。温峤长得虽不怎么魁伟,却自有一股安邦定国的英气。当年他作为大将军刘琨特使,渡江而南,曾以劝说晋王称帝的慷慨陈词,震惊江左群俊。而今,出现在堂姑刘氏面前,大约已官至骠骑将军了吧。将军看中了堂姑之女,其实只要遣部属一说即成,温峤偏不愿借重自身权势,而以媒人身份煞有介事地和堂姑讨论起“觅婚”的条件来,其“但如峤比云何”一  相似文献   

20.
韩学政 《成才之路》2011,(31):13-I0008
“毛遂自荐”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但知道“毛遂自刎”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