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分组学习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共同学习,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一盘棋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搞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就是笔者对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的认识:一、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原则合作学习小组提倡异质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必  相似文献   

2.
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及其特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1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习小组成立后,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程度,它必须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  相似文献   

4.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 4~ 6人为一组 ,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质疑 ,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 ,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知 ,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又便于开展组间竞争 ,公平竞争 ,发掘小组群体智慧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 ,如调控不当 ,也会由于失控而流于形式。本文就如何优化小组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  相似文献   

5.
一、“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合作学习”已成为加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构建模式。通过教师有组织的、愉快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简单地说,合作学习就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小组集体学习,使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受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发出指令后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成功地领悟和完成学习目标。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受益于你的成功,你受益于我的成功”的学习效果而努力。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同舟共济,集体的成…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小组合作学习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并且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记录员,通过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特性,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且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中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组成不同的群体,言行爱好及影响,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也同样有若干个群体。这些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班级中的正式群体,如团小组、班委会、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值日小组等。这些群体都有固定的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一定的纪律性。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合作、交往、共享、共处。这也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组织有效的实施教育活动已刻不容缓。一、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教师要通过适时的巡辅和指导,使每位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位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组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位组员的相互帮助和合作,共同促进小组的进步。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他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是第一位倡导并实施"合作学习"的学者。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这是指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才能共同构成整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最后再针对每个小组的成绩,进行对比,互相竞争,互相进步,学生们要明白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小组整体的成功之上的,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并在学习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班级授课为背景的“小组合作”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分组学习的教学,其宗旨是: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些弊端——“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合作、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以及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主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2.
合作性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它小组进行对比,在合作性学习中,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每个班级中 ,除了诸如班委会、行政小组等“正式”的群体之外 ,往往还有一些完全是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少老师对这些非正式群体充满了警惕和恐惧 ,只要看到班上有几个学生特别“抱团” ,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瓦解”他们 ,“镇压”他们。其实 ,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以一概否定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时常是有害的。一方面 ,当青少年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对友谊的追求受到阻碍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 ,感到压抑和不满 ,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是有害的 ;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1.集体讲授。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有较强的探究价值,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2.小组组建。人数4~5人。力求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个性、能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小组成员必须为小组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能及时主动帮助小组其他成员。3.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中的活动规则: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小组成员掌握学习内容,每个成员都掌握了学习内容后才能算完成任务。在请教老师前先请求小组成员帮助,小组成员可以小声交流讨论。4.小组成绩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为使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萌动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我们试行了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班级、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班委会的“一四一”管理方式。一、建立平衡组将班级学生分编成四个小组,每组的男生与女生、住校生与走读生、团员与少先队员、“差生”与优生人数达到相对平衡。以小组为单位,建立组委会,每组民主选出组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促进生生对话的最有效形式。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如果有一人掉队,将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其次,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精神。最后,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17.
陶玲娟 《教师》2020,(13):40-41
一个班集体,是学生个体的集合,带有班级的个性特点,否则,便只是一个班级,而非班集体。对一个积极健康的班集体来说,良好的沟通、凝聚力、精神面貌等因素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气候带”,而如何在一个班级建立良好的“社会气候”呢?笔者尝试用“循环日记”的方式使班级形成良性循环气候。循环日记的方式,既独立地彰显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又建立了班级内不同小群体之间的联系,促成了各群体之间的联结,学习中的正向互动,实现了群体成员之间的能力和优势的互补,发展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竞争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氛围,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又有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需要我们探讨其中的策略.合作目标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光重形式不重实效,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既要达到个人目标,又要帮助他人实现目标,以求得共同进步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每个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一定的目标,整个小组的目标才算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平等、民主、互动的良好氛围,而不流于形式.合作中分工需明确.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由4人~6人组成为宜,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管好本小组的学习情况;记录员记录本小组的学习过程;汇报员向全班或其他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代表本小组发言;检查员检查、监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9.
周慧 《华章》2014,(27)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减轻了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小组中“头羊”作为灵魂人物是小组成员、班级同学学习的标兵。本文讨论了如何培养合作小组中“头羊”的领导和管理小组成员以及如何在小组成员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鲁川 《江苏教育》2023,(21):20-21
班级是一群年龄相仿的学生长时间在一起共同学习、深度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主要而稳定的场域,是润泽和滋养生命的精神家园。班级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价值,建设班级伦理共同体,达成学生个体与班级实体的精神同一性。学生不再是个体的集合并列,而是班级的有机成员;班级不再是由复数的“我”组成,而是“我们”的整体性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