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实验室的运行展开有效评估是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保障工科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提高西藏高校工科实验室的运行水平,提出一种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从区域特色性和指标有效性两个方面明确工科实验室运行评估的原则,其次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管理模式、基本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4个方面构建评估体系对西藏高校工科实验室运行展开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其运行水平处于中级阶段。鉴于此,从制度保障、条件强化、过程优化和效果提高提出改善西藏工科实验室运行的措施,为实现西藏高校对工科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和满足新工科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模式和评价机制等不能满足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需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建设与实践探索,在机械类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机械、材料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基于项目驱动式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双师型队伍和以“产出导向”的合理评价机制,这对其他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蚌埠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水利工程行业特点和新时代发展前景,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满足新工科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与新工科相契合的EIP-CDIO模式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从课程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到产学研合作六个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建设。该研究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在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工科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地方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强化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机制、培养提升工科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化地方高校评估的主体意识、拓展国际教学交流和加强校地战略合作等七个方面来构建工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地方本科高校的重要课题.从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入手,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策略,以期为促进专业发展和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专业”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探索形成的新型人才培养载体,旨在立足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学习体系,推进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耦合”与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微专业”建设前沿进展,提出“微专业”建设的理路和要件,并通过“区块链”微专业建设案例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微专业”建设路径选择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孙明 《大学教育》2018,(12):42-44
在国家推动创新教育,要求高等院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地方高校在产教融合上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遇到的问题,提出利用BIM引发的建筑技术革命,通过建设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平台,探索地方高校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产学研一体化路线,为地方高校其他类似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这一重要发展转型期,进行产教融合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明 《大学教育》2018,(12):42-44
在国家推动创新教育,要求高等院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地方高校在产教融合上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遇到的问题,提出利用BIM引发的建筑技术革命,通过建设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平台,探索地方高校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产学研一体化路线,为地方高校其他类似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这一重要发展转型期,进行产教融合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和要求进行高等教育各项评估的过程中,江苏省结合本省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进程,对本科专业评估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引导高校建立专业建设和调整的自律机制,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江苏省近年来本科专业评估的实践,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新要求,提出了若干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程评估是促进和保障课程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地方高校课程自我评估指标构建方面存在过程性要素体现不足、指标内涵模糊、可操作性弱等普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科学性、发展性、导向性、简约性、适切性五项原则,地方高校课程评估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方向,侧重课程建设与管理过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设计的指标内涵界定清晰明确,简单易评,切合学校实际,在常态化的课程教学自我评估中加以应用,能充分发挥评估导向功能,引导课程自省自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