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是依据高校网络德育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收集网络德育活动的各种信息、数据,包含主体、内容、客体三个层面的信息,对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与效果作出分析、评价、反馈,以提升实际德育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三个事实:一是网络本身为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支配,这一主体必须为网络负责;二是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本身是有代价和投入的,需要建构这一领域的评估体系;三是高校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德育目标实现为基准点,德育效益的获得与否需要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建立适度的德育目标体系;根据德育目标确立不同年级的德育层次内容;规范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因性施教,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常敏 《教学与管理》2012,(21):42-43
德育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大系统,是由各具特定功能的要素组成的,德育系统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信息。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质量的保障,取决于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信息过程,是德育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的过程。德育的一切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由此德  相似文献   

4.
生物知识与德育信息的传输过程各有特点,依据这种特点提出了高师生物专业德育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同步信息传输系统、渗透信息传输系统、主导信息传输系统。其中,同步信息传输系统重在德育内容的环境熏陶;渗透信息传输系统重在德育内容的点滴渗透;主导信息传输系统重在德育内容的鲜明灌输。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传输众多的德育信息;有助于教师的操作和使用;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新时期德育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德育信息是指在德育系统中和德育过程中得到利用、传递和转换的信息。德育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储存、转换、交流、传递等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往往始于外部信息刺激,当外部德育信息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刺激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中,德育信息的刺激是前提,德育信息会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其中道德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诸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场——德育场,这个“场”从本质上说就是德育过程诸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道德生活空间”。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德育动力系统”,在这样一个“动力系统”中,德育过程具有导向性、双主体性、整体和谐性、人道性和生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强 《中国德育》2007,2(11):52-55
建构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就是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优化师生关系;贯彻宽容平等原则,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利用外部人际环境的影响,建构与大学德育目标指向一致的外部人际环境。构建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需要遵循生活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交互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王健 《教育艺术》2006,(5):23-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现代德育体系的核心。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和强化不断创新的观念,网络德育正是基于德育创新要求而提出的。网络德育是以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在作用空间、过程、目的、主体、内容、德育手段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变革,体现了对传统德育的突破。德育实践活动从空间封闭走向开放;德育过程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德育目的从显性明确走向隐性潜在;德育体验从单调乏味走向生动有趣;道德主体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德育资源从单一匮乏走向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9.
德育低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德育活动对象的被动性、德育过程的表面性、德育目标的划一性这三个方面。要提高德育效率就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觉发展以及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是教育工作者和其工作对象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信息闭路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为使自己输出的信息能更多地为学生所接受而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就必须了解克服干扰学生正常接收信息的障碍因素,同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哲学原则:开拓性原则;相应性原则;辐射性原则;连锁性原则;批判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否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趋势日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属于高校德育范畴,但是新的内容。内容决定方法,因此关于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方法论需要予以思考。针对信息道德教育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和高校德育理论的发展,文章初步探讨了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原则层次的方法论:主体性原则、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原则、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2.
德育工作者掌握相关德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高校网络德育效果的根本因素.高校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是德育信息在德育工作者与受众之间凭借网络媒介进行沟通或信息传递的过程.探讨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挥高校网络德育的作用,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教学中笔者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契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教师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环境成为当前开展德育的新的时代境遇。因此,系统梳理和评析以往关于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各类观点,深入把握和分析主客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网络时代条件下德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深入分析,得出建构性、流变性和情境性是德育主客体关系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环境成为当前开展德育的新的时代境遇.因此,系统梳理和评析以往关于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各类观点,深入把握和分析主客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网络时代条件下德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深入分析,得出建构性、流变性和情境性是德育主客体关系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德育创新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确保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入手,论述了在德育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德育首位的原则、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原则、德育的层次性原则、德育的实践性原则、德育的灌输性原则、德育的考评原则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梁存宁 《教育探索》2012,(10):128-129
从德育的视角来看,高校信息公开将给德育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给德育关系带来新的变化,同时也会催生德育领域新的实践。高等学校应把握高校信息公开的契机,更新德育理念,探索德育模式,理顺德育关系,完善德育方法,在高校信息公开的背景中开创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德育面临困境和挑战的情况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利用潜在课程构建生活德育体系,可以补充显性德育的不足。利用潜在课程构建生活德育遵循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建构性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应明确育人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学生交际关系的和谐;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工作者掌握网络德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网络德育效果的根本因素。必须调查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与利用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对策,探讨提高网络德育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网络德育,是信息化社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它具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教师对触网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是指教师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德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