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其中锡伯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入手,并深度分析目前锡伯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进而体会锡伯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市小学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调查显示: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以传统经典为主,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确定及教材选择依据不一,实施效果超越了传统文化教育范畴。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思考与规划,课程内容及教材选择缺乏针对性,课程目标窄化,实施效果有待改进,教师培训有待加强。建议有关部门及学校明确传统文化的课程管理与实施机制,全面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视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3.
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同时课程改革也以各种形式被传统所“文化”。然而熟知并非真知,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理论资源和改革阻力等方面刻意地回避和忽视文化传统,基于关怀文化传统的视角,笔者认为关怀文化传统即弥补文化传统的薄弱和消解文化传统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应作为课程改革路径追索的着眼点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成为了课程改革无法逃脱的知识基础。然而,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课程理论资源等方面对文化传统进行着刻意的忽视或无视。基于文化传统的立场,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理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维度。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成为了课程改革无法逃脱的知识基础。然而,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课程理论资源等方面对文化传统进行着刻意的忽视或无视。基于文化传统的立场,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理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维度。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学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求。进课程的关键点是以“特”为核心,在既有建设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以“融”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以“统”为主线,实现课程组织的结构化;以“实”为基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有效性。达成上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学校基于循证原则进行课程发展规划,通过多主体协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在校内研训和各层次教师培训中,着重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问题。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存在传统文化知识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充分关注传统文化的境遇性,回归传统文化的本体,尊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尽管借鉴了诸多西方理念,但由于它的文化传统在场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决定了其实质上与我国文化传统的适切。在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当下,我们不能着眼于回归传统,也不能局限于继承传统,而应当通过引介新理念来冲破旧传统的惯习,在中西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创生出一种新的民主型课程文化,从而推动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崔英锦 《教育评论》2014,(5):132-134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单纯的家庭语言环境已被打破,传统家居环境日益改变。通过广设各种文化传播中心与机构及培训班等社会途径,积极开展学校锡汉双语教育,是各层级教育传承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构建多元和谐社会,积极面对问题与困难,不断展望未来,是新时期锡伯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统是课程变革难以逃脱的知识基础。透析课程变革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境遇可知,这一知识基础的身份在场及其功能规约几遭忽视与迷失,不断诱发了课程变革的文化失范与文化危机。实现文化传统的回归,应充分挖掘文化传统的现代魅力,创造性地转化他者文化,体现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关怀。  相似文献   

11.
弘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中学从学习挖掘传统家规家训着手,构建校本课程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深入开展综合实践体验式活动,形成良好的家风,实现家校共育,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遭遇文化传统是必然现象,本文在厘清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剖析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症结,认为课程改革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的同时,无视或忽视了文化传统的在场,为此,笔者指出课程改革应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把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尽管借鉴了诸多西方理念,但由于它的文化传统在场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决定了其实质上与我国文化传统的适切。在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当下,我们不能着眼于回归传统,也不能局限于继承传统,而应当通过引介新理念来冲破旧传统的惯习,在中西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创生出一种新的民主型课程文化,从而推动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课程文化自觉有三条基本途径:传统课程文化寻根,国际课程文化理解,本土课程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教育只有全面嵌入学校课程之中,方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基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视角,传统文化教育嵌入课程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结构,包括课程观念嵌入性、课程制度嵌入性和课程资源嵌入性,三者构成由内而外、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嵌入性的基本框架.传统文化教育嵌入课程,以形成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生态系统,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有意识地采取策略方能达成.课程观念的重塑与回归是先导,课程制度的修正与调适是保障,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转化是关键.在三者的交互作用与叠加效应下,传统文化教育将不断加强,并日益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之根本有益于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要把握时代信息脉搏,以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思想观念为主导,以传授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运行规律为主题,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等有效措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与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统与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文化传统往往决定着课程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而课程则具有保存、传递、活化与选择、整理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功能。对我国目前课程建设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反思表明,如何处理好文化传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将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之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幼儿园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课程,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化教学模式融为一体,促进幼儿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菲燕  罗青 《福建教育》2023,(20):36-38
不同于成人本位的传统文化课程,儿童经验指向的传统文化课程坚持儿童为本,以三个关键问题“儿童想要哪些经验”“儿童如何获得经验”“儿童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宜”不断反省课程的内容、实施与评价,以帮助幼儿加深文化了解、体验文化内容、形成文化认同、萌发文化热爱,实现文化启蒙教育。本文将尝试通过对儿童经验指向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价值意蕴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剖析传统文化课程实践中的困境,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教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同样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将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基础及课程群。与此同时,在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材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要内容,加强课程建设,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及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