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家常课相比.公开课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是一种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活动.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公开课既是教师基本素养、审美情趣的展示,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体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在多次执教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位将要上一节公开课的高中英语教师困惑地说,“按照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应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可我担心这样课堂上会显得‘冷场’,学生阅读时我没什么事,这会被认为是一节好课吗?”这位教师的担心是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在看待师生角色关系上的一种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4.
曾扬明 《福建教育》2009,(12):58-58
本学期开学初,我听一位县级名师的公开课《观潮》,捕捉到这么一个镜头.一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时,把“横贯江面”读成了“横卧江面”。教师及时提示学生读错了,学生纠正后继续朗读。就这样,教师承担了提示错误的角色。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6.
表演性质的公开课在实际教学交流活动中并不鲜见。那么,“借班上课”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水平呢?面对素不相识的学生,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有效教学?李镇西老师只选择作文课做公开课,因为可以预先通过学生作文了解学生,那么别的课、别的学科呢?为什么公开课会落到这样尴尬的境地?请看《话说“借班上课”》。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学生不出错,是因为执教老师没有给予学生犯错的时空。学生犯错,如果教师能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教学便会“锦上添花”;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从容应对,手忙脚乱,机械处理,课堂便会“黯然失色”。这样的高“利润”必然带来高“风险”,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自信、智…  相似文献   

8.
汪道启 《教育文汇》2010,(11):36-36
这是一年级的一节语文校内公开课,执教的是一位老年教师。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自学生字,自己板书生字并注音。可能是粗心的缘故吧,我发现她将“尘”的音注成了“cheng”却全然不知,直到让学生认读到“尘”字时才发觉。  相似文献   

9.
封锦 《河北教育》2003,(4):11-1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求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在我市,许多教师的公开课用到了多媒体课件。动画、声音、图片等教学手段使教师告别了粉笔,拿起“教鞭”教师指指点点间将学生引入了文中的情境,有声有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活泼有趣,教师教得兴致盎然。但是,听完这样的公开课,我们并没有条件将它推广开去。现在,我们大多数学校只有一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各个教室内不可能采用这样新的教学模式。那么,这样的“拔高课”只能是一种趋势,而不是榜样。广大教师觉得很难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著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公开课病”:“许多所谓的公开课都是预演过的课。这样的课必然是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的,学生这时候成了演戏者,成了学校或教师的绿叶。”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统称为公开课,它对改革课堂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起着极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往往由于执教者的立足点、听课者的评价观等多方面因素,使公开课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一些成功的经验没能在教师中得到推广,“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笔者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议论:“这节课上得确实好,可惜我们做不到。”“这里的学生很好,可我们的学生不行,这样的课不适合我们。”细思这些议论,我们觉得不无道理,在教研活动中“成功”的公开课并不少见,能引起教师内心共鸣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较大规模的观摩教学活动中,发生了下面这样一件事。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在学生的热烈争辩中,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可是仍有几项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更让人苦恼的是,听课的教师们手里都有一份公开课的“简案”。原本想借公开教学活动来展示教师风采和学校形象,可是竟连起码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下面听课的教师议论四起,有的说: “学生讨论的时间太长了,教师上课怎能没有计划呢!”;有的说: “要善于控制局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总之,众多教师议论的弦外之音恐怕是:教师要把学生的讨论、争辩引向问题的实质,启发、引导学生顺利而高效地解决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小学英语教师,一有空我便去听公开课。应当说,大部分公开课都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师范学校难以学到的“真经”。但也有的公开课听了总觉得难以仿效。如有的老师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用心设置好每一个细节,每提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异口同声”,答案都是标准的,根本听不到少数同学的别样声音。我想,教师这样万无一失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以《分数除以整数》为题材进行过公开课的教学。在前几次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完全承袭了课本对这一内容的编排思路。虽然在教学中,我曾不断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冠以“发现”、“合作”、“探索”等这些新课程理念中的流行用语,但课堂教学无疑还是在教师的掌  相似文献   

15.
包铁华 《考试周刊》2010,(42):57-58
一 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一第一学期的“战争与和平”这一个专题。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看投影出来的关于战争带来的惨象的一些图片,教师让学生想象战争的场景并问学生,假如你处于这样的场景之中,你的心灵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16.
张艳芹 《考试周刊》2011,(77):53-53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围绕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师习惯于借助多媒体,一张又一张地投影,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一个又一个的片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能与学生直接对话的课本。低年级有其鲜明的特点,孩子们手中的课本是一幅又一幅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帮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课文,放飞想象。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听公开课,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认为可以更多地看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我认为,听公开课,坐在教室前面左边或右边的空地要好,可以多看看学生的脸。看看学生的脸,就看到了学生的“学情”。学生上课,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便可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怎么样,这节课的质量怎么样。表情变化,也是学生“学”的情况的变化曲线。一片喜气,面带微笑,偶尔还能让学生“跳起来摘一个苹果”,证明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踏实;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  相似文献   

19.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做练习题。学生一共做了五道题,做完后,教师问下面的同学:“他做得怎样?”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题做错了!”这位教师说:“为什么你们只看到了他做错的那一道题,而没看到他做对的四道题呢?”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说:“我不听公开课,那全是假的。”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也不鲜见对公开课下这样的定义——公开课即表演课。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在上公开课前都要进行充分和精心的准备,讲课的水平较高,甚至有作秀的嫌疑。剔除掉那些真正是作表演的公开课,对于其他公开课,笔者想问一句:“教师上课前作精心准备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见这样一些事情:在较忙的情况下,有些教师首先削减的是备课时间,甚至少数教师只是在上课前看看原来的笔记或现成的教案,也就去上课了,试想一下:这种“靠天吃饭”式的教学,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