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实践证明,这是"导读"、"启智"的有效手段。而学生答问,不仅要在阅读和思考中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而且还得具备快速准确组织语言的能力。因此,"答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与语言,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重视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都有着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贵有疑,所谓设疑,就是课堂提问。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并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情境并期待学生答问。课堂提问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思考水平是发展思维能力的根本 思维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核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其根本是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要达到这个理想的境界,其关键是恰当、巧妙地加以启发。 1.设疑启发。思维始于疑问和惊奇。在语言训练中,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要让学生生疑,教师贵在激疑,巧设疑难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围绕课文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思考,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善于把“疑”设在“无疑”处,于无声处听惊雷。如《跳水》一文的开头  相似文献   

5.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具有多重作用。 “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刺激性信息。它能促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强化印象和记忆。它能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和能力。系统的答问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富于启发作用的逻辑性的系列提问,意义尤为突出。它在如何展开思路上,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它对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就是讲解,解疑,解题答问。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解教材之疑,解教师设疑,解学生质疑,解作业之疑。“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解”的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学的能力。教师解得明白,解得深刻,解得透彻,解得形象,解得艺术,学生就会听得清楚,理解透彻,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用得准确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解疑答问的能力银川十五中梁丽娟“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疑,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说在解疑答问训练中,学生回答问题状况不佳,主要存在“不...  相似文献   

8.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生描述问题,即“提出问题”)——答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在这个过程中“引疑”是关键,笔者总结了七种引疑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视问后调控训练学生思维黄桂林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激奇引趣、激疑引思的重要方法,为发挥提问的作用,须精心设计,并根据答问情况作有效调控。一、追问求全,训练思维的全面性。如学生对问题理解片面,应以追问作求“全”调控,以训练思维的全面性。如《少年闰土》阅读中...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思考的本领在思维的训练中形成。“激疑”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激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有疑问,即“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进入“受激发的状态”,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激疑”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功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地提出多种设想、多个答案,比较思辨,得…  相似文献   

11.
解,就是讲解,解疑,解题答问。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解教材之疑,解教师设疑,解学生质疑,解作业之疑。“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解”的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学的能力。教师解得明白,解得深刻,解得透彻,解得形象,解得艺术,学生就会听得清楚,理解透彻,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用得准确。下面谈谈笔者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解”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学习产生疑问时, 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 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数学课堂教学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所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干预和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对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下面以《商不变的规 律》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旬、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地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继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为此,日常教学中要经常贯彻下列做法:一、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的“疑”,指的是问题,也就是矛盾,“行疑”继而“发问”是思维的初步,一切知识的获得都得从发问开始。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开扩学生的思路,教他们会思考,会提出问题,于无疑处见有疑。教学时有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5.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不少教育家认为,21世纪的小学数学更多地应是一门学习思考的学问,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基础知识和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设疑激思,训练求巧设疑,指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如创设…  相似文献   

16.
答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学习行为,它集认识、思考、归纳、表述和质疑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过程。学生的答问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教师通过学生较为准确的答问,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生成的各种问题,有效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步骤。然而,目前在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思源于疑,课堂提问就是为学生质疑,使之有所思,有所悟,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顺利求解。疑则求解,有问必答,师生问答,可培养学生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思维与语言、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求异,具有独特见解,已成为教育活动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设“疑”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9.
答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学习行为,它集认识、思考、归纳、表述和质疑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过程。学生的答问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教师通过学生较为准确的答问,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生成的各种问题,有效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步骤。然而,目前在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答问情况存在着许多问题,十分令人担忧。可以说,不少学生的答问一直笼罩着一层虚假的"面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影  相似文献   

20.
思源于疑,课堂提问就是为学生质疑,使之有所思,有所悟.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顺利求解.疑则求解,有问必答,师生问答,可培养学生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思维与语言、知识与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