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精彩之处即文章的"亮点"。"亮点"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一处动人的细节、一个生动的题目、一段优美的语句、一个传神的词语……总之,文章中任何一个能吸引阅卷者的精彩之处,都是"亮点"。而这些"亮点"往往会给阅卷者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提高作文的等级和分数。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有"亮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赢得百媚生"就含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3.
所谓"立意"是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对于议论文来说,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是统帅文章的"纲"。立意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正确、  相似文献   

4.
牧原  青鸟 《高中生》2008,(5):61-61
历来的文人都非常重视文章的语言,杜甫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朝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身段,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衣服了。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文章则要语言装。穿衣服是有讲究的。一要因人而异,性别有男女之分,年龄有老少之分,身材有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小考     
《考试》2005,(3)
在古时候,"文"和"章"指的都是带有颜色的条纹图案。红蓝相间的叫作"文",红白相间的叫做"章"。那时候"文章"二字连用,就仅指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已。到了汉代,诗赋大兴,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很浓,人们开始用"文章"来赞美那些文采华丽的竹品。那时说某人的作品"焕若文章",意思是说它像艳丽夺目的图画那样漂亮,那简直是最高的褒奖了。久而久之,这个比喻用得多了,"文章"二字也就逐渐变成了一个专指那些文字作品的固定名词了。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语】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因为工作的需要,近期笔者批阅了学生的大量习作和修改了部分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论文后发现,他们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章普遍缺乏向心性,也就是说,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却没有围绕"注意中心"来谋篇布局,更主要的竟然是根本没有"注意中心",更不要说文章有"向心性"了。师生的作文水平和现状实在令人堪忧。看来期待教学相长局面的出现很有可能是缘木求鱼了。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8.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中学生更是如此。起草阶段完成的文章,往往是一个"毛胚",修改作文即是对这个"毛胚"的润色修饰。对文章进行修改,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是从修改意旨、更易事料(即取舍材料)、  相似文献   

9.
"读懂文章"、"还原文章情境"是一个走入文本的过程,或者也可以说,是读者在充分阅读基础上,把自己融入文章,去体验文章中事件的过程.下面,笔者谈谈"跳出文章"的问题,也就是从文章中走出来,去看一看当时大的时代背景怎样,作者自身的处境又怎样.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两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对学生说要学做"有心人"。"世事洞明皆文章,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有心"了,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语文处处有"活水"。这"活水"可以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情节,也可以是使文章添色生辉的一言半语,抑或是传神的一个字。本文就细节描写之于人物形象,营造典型环境略加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领",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关键部分,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这"领",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炼出的一个可以统领全文的话题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洪玲君 《中国教师》2009,(Z2):252-253
<正>"题"的本义是"额头",而"目"指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作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可见题目对于课文的重要意义。"题好一半文",好的文章必有一个"圆润光滑"的额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其"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思想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符合主流的。但如果再琢磨琢磨本文尤其是文章的标题,似乎常规的教学中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我"。在文中,"我"是若瑟夫,是于勒的侄子,这是最直观的认识。需要思考的是:在文中作为若瑟夫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文章标题中的"我"是想表达作为莫泊桑的"我"的什么样的内心?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曾祥芹在<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语文教育中"文章主体观".他说:"文章学不但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语文学的主要分支.从语文知识系统看,文章知识是其中的主体部分;从语文能力系统看,文章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主导方面;从语文教育系统看,文章读写教学又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他进一步指出:"文章学不但是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语文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支柱."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正确认识文章学在其中的地位,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此管窥蠡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文章思路的外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就是  相似文献   

17.
"代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代沟"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 切实可行的解决"代沟"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高考评价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指文章"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这点在议论文体现得更明显。一篇好的议论文,往往是因为做到分析入木三分,见解高瞻远瞩,能见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是的,真正好的文章总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而每一个心灵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世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请读一位男生的文章——挤痘晚上刷牙时,一不留神,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惊恐万分,看见了已变黑变粗的胡须,凑近了镜子,端详镜里睁大眼睛的我,扯下了一根长须,嘴皮  相似文献   

20.
寻春     
韩少华 《当代学生》2011,(Z2):30-31
春天是美丽的,她属于每一个人。作家韩少华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抒写了寻找春色美景的感受。"寻"是一个过程,文章详尽地叙写了"寻春"这样一个过程。循着他的脚步,我们也会享受到寻春带来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心怀春天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