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信念和永恒追求,即公共行政的精神。在新的时期,从建设责任政府、培育公民社会、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合乎公正原则的行政体制,对行政人员重新进行价值定位和功能定位,将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公正主要体现于制度公正的认识,从公共行政行为目标的角度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探求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共行政行为实现社会公正这一伦理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民主社会。行政公正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求,是改善社会不公正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简要分析行政公正的涵义及价值,阐发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现代多元新公共学说对行政公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发展轨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交替成为关注的焦点。以效率主义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在行政学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为行政业务追求的主要价值。从公共行政剖析到效率主义的弊端,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主张行政学应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以市场化和工商管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似乎又回到了"效率中心主义"。如何找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的平衡点,规范行政学科学地发展,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崭新的现代文明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之而对公共行政提出伦理诉求,要求公共行政主体应树立正确的忠诚观、正确的义利观、爱民思想、民主意识、公正意识和义务感等,培育这些伦理思想的对策路径:应建设服务型政府体制、增强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引导、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郑家昊 《华章》2007,(12):265-265
公共行政开始于1883年,作为一种治理模式,至今并没有终结.基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共行政"概念起始点界定不清的问题,以及那种认为"公共行政已经老矣,没有研究价值"的偏见,本文将置身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大环境,通过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的重新理读,对"公共行政"概念进行起始点界定,进而指出:虽然公共行政必然被公共管理所取代,但是对公共行政进行的研究是有其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行政伦理观是一种特定的价值观,是公共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于行政伦理之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赋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丰富内涵。这对我国公共行政伦理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伦理观体系,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观、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和公正的协调观。  相似文献   

8.
寻找公共行政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行政价值研究既是公共行政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对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基于以下两个前提: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消解;实践背景——对官僚制工具理性的超越,而运用伦理学方法构建以公共行政正义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价值体系是公共行政价值研究不容忽视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管理的绩效能充分体现社会对公众的关怀,有利于体现社会的公正,有利于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高效发展。公共行政管理的绩效会受到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尚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公正,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优化现有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以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正被学界所共识。基于“政治—行政”的分析框架,西方学界在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对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处于被遮蔽状态。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对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异常活跃,但由于研究背景、视角等的差异,导致了一定的混乱状态。随着共识的积累,对于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也必将由浑沌走向有序,由零散走向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众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有关如何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话题,正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公众参与过程中的意见反馈机制存在的缺陷进行检讨,借鉴国外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成功经验,明确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政治思潮的崛起,对现代性的政府治理理论与思维模式产生冲击,现代政府运作的价值理念受到质疑、批判而陷入危机之中。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主要通过解构现代性,瓦解理性人假设,肢解官僚制,悬置公共权威与摧毁专家霸权的努力,挑战现代政府价值理念。伴随后现代社会到来所带来的事实诉求,应于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之幕下,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构建服务型、网络型、协商型与生态型等后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回应后现代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动员和组织社会公众利用网络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是完善民主政治、加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形式创新,更在于有效扩大了社会公众诉求表达和参与的权利边界。网络参与以其直接性和平等性为社会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同等的与政府互动的方式,个体表达权更加充分;为公众在更大范围内监督和评议政府提供了制度性的机遇,引导和培养了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公众权利意识增强。网络参与的意义还在于政府公共决策权力在网络开放互动中趋向公开透明,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有效性逐步显现。网络沟通还应注重参与渠道的畅通、有效和可控。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进入的自由性、信息的共享性、交流的民主性,还应符合于诉求理性化、表达人性化、论争有序化等要求。网络文学公共空间不但必然具有进入的自由性等网络空间公共性的基始内涵,而且更容易达到诉求理性化等网络空间公共性的高一级要求。因此,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建构不但有利于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其他艺术的发展乃至当代美学建设,而且对于整个网络公共空间较高程度或较大范围的真正形成有着某种示范作用或启迪意义。众多文学网站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当代社会具有既特殊又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大压力的文学网站理当在运行机制和文化影响方面向自己提出极高的要求,其最核心的任务则是在持续地“海纳百川”的同时持续地进行“精品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法律及法律职业的尊严与公信力,国家将部分法律职业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或纪律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法律职业的道德底线.然而,这种被赋予强制力且易于操作的"法定"职业道德规范,只宜调整肤浅层次的职业道德问题,难以解决影响法律人职业行为与职业活动的深层次的职业道德问题.本文主张建立一种可以更为内在地诉诸法律人思想情感,进而积极影响其职业行为与职业活动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内在的职业道德规范互补,构筑完整的法律职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热词是信息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公开出版物的编辑手段和其他方式加以规范。对待含有负面意思的网络热词要持冷静的客观分析的态度,要透过表象,研究隐含在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公众诉求,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网络热词会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创作,既是一种艺术创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报告文学作家只有从社会道义和良知出发,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诉诸公众,才能引起社会的共鸣。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对农村贫困学生给予强烈关注,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后真相舆情现象在教育领域具有明显表现。当初被定义为操弄舆论的后真相现象已逐渐转变化为“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相较客观陈述事实更能影响舆论形成的情况”。本文系统分析了后真相时代情感为先、真相滞后,态度为先、认知为后,成见为先、客观在后的特征;探讨了后真相时代的教育舆情既有人性、社会的原因,更有网络化、大数据和媒体个体化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亲和力为重点的政府治理、以提高主流媒体话语能力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以提高个人认知判断力为重点的个人治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in recent federal court appeals concerning the rights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in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Specifically, the applicability of Title IX and the Equal Protection Clause of the US Constitution to the rights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20.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提出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改进文风和树立问题意识等新闻观点,指导全国各级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改进文风,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