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郑丽利 《教师》2010,(13):71-7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许多学生面对繁杂的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而无从下手,久而久之,词类活用成为学生头痛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复杂的词类活用也并非无章可循,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地解决文言文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2.
任福禄先生的《古汉语“词类活用”说质疑》一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大胆质疑,并在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之后得出结论:“词类活用”之说法不符合古汉语实际。“活用”实为兼类。笔者认为此说虽不乏新意,但有夸大其辞之嫌。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词类活用”存在着“过宽”问题,但并不能以此抹杀“词类活用”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许多学生面对繁杂的文言词类活用现象而无从下手,久而久之,词类活用成为学生头痛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复杂的词类活用也并非无章可循,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找到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地解决文言文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师古代汉语语法体系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脱离,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不一致,对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吸纳不够,建立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已势在必行。构建高师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首先要划清理论语法与应用语法的界限,认清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的目的,在尽量同现行中学教学语法体系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相一致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词类的划分”“词类的活用”及“词序”等问题。并要注意对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作了阐述,重点是评论《文言语法例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文章认为《例释》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第一次进行了系统而又认真的辩正,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如何确定词类活用“临时性”的方法及其标准。《例释》对词类活用问题的认识,能启发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文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词类活用概念的界定 “词类活用”说已经流传了80多年,国内两部重要高校文科教材——分别由王力、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都有“词类活用”的内容,观点基本一致,其他各家都分别从语法层面及修辞角度对词类活用的概念进行界定,虽然具体说法不尽相同,但其论述的本质具有相通之处。郭书中关于“词类活用”的描述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相似文献   

7.
<正>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习下来的,因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定型性,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是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基本用法,充当了别的词类,从而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四类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成语和准确使用成语都非常重要。一、名词的活用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比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或转化)呈现更大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从理论上掌握它内在的规律,正确分辨这种语言现象,对我们读懂古书、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谈三个问题:一、正确鉴别词类活用现象的重要性对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能否正确鉴别,关系我们能否读懂古书。常有这种情况:由于鉴别不清词类活用现象,就不知道古书中某一句说的是什么:或者产生误解;甚至导致相反的解释而出大笑话.例如:“晋侯围曹,门焉多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如果不知道这个“门”是名词活用成动词,当“攻打城门”讲,就不知道“门焉”说的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对现代汉语现成的语法规则的突破和“偏离”,是汉语词性相对自由的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角度,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较为完备探讨,试图廓清一些争议未定和模糊不清的认识,以期对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既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现代汉语创造性地丰富语义内容、随机拓展语法空间、追求最佳语用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言语交际中规范性和变异性的适度结合 ,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语义、语法、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这种语法现象的存在有其内在及外在的条件,这些条件使词类活用现象得以存在。本文认为,语义基础及汉语本身的特点是其内在条件,实际语言交际的需要是其外在条件。具备了这些方面的条件,词类活用才能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从信息论的角度进行新的解释,即人们在表达时,选取语言结构中信息量大的词语,而省略常规结构中信息量相对小的成分,从而最终在句法层面形成不同寻常的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运用谓词中心法。着重考察谓词与各种相关成分的关系,从句子成分的语法地位和语法作用出发,在语言结构规律的凸显中研究语言现象,可以快捷有效地解决词类活用、虚词语法、以及古文标点等教学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和兼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活用和兼类是古汉语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学们对此多有讨论。本从古字的原始构形、字(词)的原始词性、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汉语句子对举的特点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大量名词用作动词不是词类活用,上古汉语动词无及物与不及物的区分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太笼统太庞杂,并不符合古汉语实际。从语法意义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可看作是兼类和表述功能的转化。从语用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多为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7.
甘谷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西北方言,其语音系统包括27个声母,38个韵母和4个声调。本文对甘谷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静态描写,并结合汉语中古音和普通话音系,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行比较,阐明其主要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对我们阅读古籍和理解汉语语法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指代词是汉语方言迥然有别于普通话的特殊语法现象,讲座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加深对现代汉语(包括汉语方言)甚至古代汉语的认识,都不无价值。曲型黄冈方言区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西南沿江地带是二分的。黄冈方言中指代词有“姐”系和“绝”系两种形式,前者可用于对举指别、强调程度,多在句中充当某一句法成分,也可以单用;后者只用于指别处所,必须单用。  相似文献   

20.
废名小说语言的隐喻性手法其实质就是为了弥合中西文学,打通诗与小说,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当废名在进行这项实验时,他就不自觉地趋向于雅可布逊体系中隐喻的一端,这就是废名小说"现代主义"色彩的由来。隐喻性的写作手法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象征主义的因素。隐喻性的写作手法还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不过,废名创作中的"现代"色彩又不单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其中还有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和佛教文化的因子。这里发生的是一种契合。废名在进行他的小说语言试验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接上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传统,有意无意地利用和发扬了汉语"以神统形"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