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邹雯 《海外英语》2012,(8):215-218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特殊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扭曲变态的心理。该文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句法,修辞手法和语境方面来分析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出生在南方没落贵族的艾米丽小姐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而杀死自己情人的悲惨人生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福克纳笔下的艾米丽,探究造成艾米丽悲剧人生的三大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摧残、南方传统的禁锢以及爱情的失意。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独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6,(2):57-60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具有美国南方特色的伟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带有哥特元素的南方小说。小说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他人的回顾间接对艾米丽小姐进行叙述,暗示了艾米丽小姐悲剧的一生。作品从人的外在生存真实困境和内在生存真实困境角度展现了人与自身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人与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福克纳的作品多描述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心灵创伤,正如豪维茨所说,当代的美国作家"承担起了见证文化中普遍存在,但同时被个人经历,阐释为个人创伤的创伤事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南方格里尔森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者艾米丽小姐为主人公,从她的去世开始讲述,回忆艾米丽小姐生前的一些往事,描述内战后南方的萧索败落,见证南方由盛转衰的历程,揭示出南方人的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塑造了一位饱受清教思想、贵族文化及父权体制摧残的典型南方女性艾米丽.格里尔森小姐的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艾米丽的悲剧性结局的成因,旨在揭示历史的、社会的痼疾对女性的残害,把对女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采用U形的叙述结构向我们讲述了艾米丽小姐孤僻、凄惨一生的故事。本文就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的理论尝试对《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深层解读,从而凸显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互为表里的关系,推动现下文学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即恐怖又可悲的谋杀故事。作者很直接告诉读者艾米丽就是凶手,但这场"谋杀案"背后的原因却值得读者推敲和研究。文章从荣格理论中的原型理论之人格面具以及阴影分析该篇小说中艾米丽在父亲生前时的人格发展,以及父亲去世后,遇到恋人霍默·巴伦后她的心理变化,探讨艾米丽杀死其恋人霍默的原因,从而总结艾米丽一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赵学峰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81-83,96
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成就与其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艾米莉创作的源泉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的教育。艾米莉的教育分为世俗和宗教两块,世俗教育主要受益于家庭内的互助学习,学校教育仅是辅助作用;宗教教育则受到福音派牧师父亲和循道宗信徒姨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观,并将其付之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艾米莉的世俗教育使她立足现实,踏实生活,而宗教教育则为她的艺术虚构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二者共同构建了艾米莉自由而不失理性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狄金森对自然的态度是多层面的、立体的,甚至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狄金森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友善,时而敌意,时而神秘,反映了狄金森发展的动态的自然观,体现了诗人一生自我求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 is good at writing novels with the theme of tragic conflicts between the new south and the old south.A Rose for Emily is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by telling a story about a descendent of the declined aristocrat--Miss Emily’s tragic destiny.The text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ic destiny.She is the victim of three aspects:patriarchy of the south,cruel social reality and smashed love.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其看似荒诞甚至恐怖的情节实际上饱含着对人的耐受力的低调歌颂。爱米莉在家族没落时为了维护阶级尊严和家族体面作出的诸多努力、面对父权社会的桎梏统治对幸福保持的憧憬以及在爱情幻灭后表现出的浪漫情怀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正>1.Introduction As inspiration in her masterpiece,one of the great works of genius in English fiction,Emily drew equally on her own emotional,and introverted nature.On the basis of the wild and mysterious moorland around her,Emily produced the story about passionate Cathy and Cathy’s savage lover Heathcliff.Their love lasted through their lives and beyond their death.What’s more,the love between Cathy and Heathcliff was buried under  相似文献   

16.
William Faulkner, the Nobel Prize winner for literature in 1950,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writers. In "A Rose for Emily", he boldly uses the symbolism writing technique. Emily’s tragedy reveals th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social concepts and values. With the help of symbolism, William Faulkner thoroughly and deeply portrays the southern American’s spiritual crisis during the historic reform in terms of artistic writing style and unique thoughts.  相似文献   

17.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小姐的一生就像生活在一个监狱式社会里,随时受到别人的凝视,被男权文化规训和惩罚着。在与规训性权利的较量中她输得一塌糊涂。由于规训性权利内化为对自我的审视,在内省中她认为反抗传统妇道观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许就是导致她足不出户离群索居的本源。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从小居住在荒野和城市边缘,对荒原充满了热爱,其小说《呼啸山庄》构建了分别代表荒原与文明的两大庄园,文中的理想文化人格倾注了作者对人本质的思考。两大庄园从对立斗争到融合统一,彰显了两大家族性格的改变与融合,也体现了艾米莉渴望建构的理想文化人格:原始生命力与文明法制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寓意丰富,发人深省,作者隐而未明的内容值得研究。文章试从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人物所在的南方环境、家长制度的压抑等角度来探讨小说主角爱米丽的人生悲剧,以对爱米丽内心世界的剖析,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人生悲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媛 《海外英语》2012,(16):203-205
Images of flowers frequently appear in Emily Dickinson’s poems. Through employing these charming images Dickinson re vealed her unique view on a lady’s virtues. She praised the precious virtues of being modest, brave, firm, selfless, and respon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