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主体性含义及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主体性,即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人类通过自我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本能。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的主体性不是由可遗传的物质形成的,而是表现型、获得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主体性的发生、发展和完善是由人的内在需要驱动的,即认知、情感和意志的需要。但这还不足以使潜在的主体性因素成为现实的主体性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和呈现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是其作为学习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  相似文献   

2.
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井维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主体性是其作为学习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教师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客观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主体性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这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工具性教育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了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一从根本上说来,人的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大多倾向于这样一个原则,即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界定主体与主体性。这个共同的出发点也引发出另一个看法:即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来展开的,而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素质的不断培育和展现的过程,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关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活动,教育过程也就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主体素质的培育过程.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既如此,就更应该高扬人的主体价值,关注其主体性发展,从而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活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认识自我,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进取、创造、自由、平等、民主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而为其终身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从人的主体性到实践的主体性主体和客体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各自只有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己的规定性.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特性.人不但始终是自己活动的主体,而且首先是物质活动的主体.人是实践的主体,只有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中自觉实现人的目的,在客体的改变了的形态中确证主体的力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独特性.主体性并不是指人的全部,而是指主体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根本特性和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即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基本特征是: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选择,让学生多一些想象,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是适应现代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所生成的特色教学,是学生主体性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而生成的教学模式,教学交互主体系统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本文就其内涵、意义及其实现方式做一探讨。一、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是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模式。1.主体性学习与个性化教学主体性学习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内在规定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9.
"三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彰显各自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主体"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元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和彰显,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时空中的合作,追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实现"共生共长"。从性质上说,"三主体"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共生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从价值来说,"三主体"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建构,让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丰盈,让家长的主体性形成自觉。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都将是活动的主体,而主体性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教育和培养.作为培养教育者的师范院校,必须重视和培养师范生主体性素质,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本文论述了有关主体性教育的含义、特征、意义,在主体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师范院校应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谓主体 ?马克思认为 ,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在人的自觉的能力的实践活动中 ,就成了主体 ,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是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关于主体性教育 ,从教育的过程来看 ,包括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方面 ,即我们习惯上讲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育的目的来看 ,可以把它界定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主体性教育 :一、实施主体性教育须从教材内容改革入手。首先 ,教材内容改革依实定纲 ,依纲定材的历程体现着主体性教育实…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 ,在教育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教育 ,它着眼于现实的完整的人的培养 ,其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其能够从事独立的自我引导的学习 ,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即促使其主体性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主体性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能是一个独立的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他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的行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本质上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课程生成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其中作为主体性的人的三个要素:自由、理性思雏和非理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分析作为主体的人的三个特征入手,着重阐述了这三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课程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因而,教育的过程必须强化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要进行好主体教育,使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形成并使其自身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更新,就必须从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做起。没有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就不能使学生对学习和教育产生一种由被动的“我来”到能动的“我需”、“我求”的飞跃,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践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教育活动而言,一般是指受教育者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对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名刚 《教育探索》2004,2(8):94-96
主体性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当前并行的热门教育话题,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融三者于一体,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课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弘扬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展其主体能力和塑造其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9.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裁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20.
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验,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亲历包括亲身经历和心理上的经历(如移情、回顾与反思)。体验,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意义性、非规定性。体验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体验的对象不只是情感,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的经验、方法以及策略运用之得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具体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关注教学关系的建构、实施质性评价、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注重理性思维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