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是深度推进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和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对于正确引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思想价值系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灵魂和核心。妥协、宽容、合作、发展、和谐、开放、创新、公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蕴涵的基本价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质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着坚实而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保证;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力证明;五、反腐倡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六、坚持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运用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强,一条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品格,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产党经验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国外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革命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呈现出了关注现实和从党史中寻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路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功,国外出现中国共产党研究热潮。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共产党,既有客观评价,也有文化误读。我们应对国外研究进行批判性阅读,加强中外学界交流,建立中国学术走出国门的长效机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构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国际形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明理,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沉淀中明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辩论中明晰历史虚无主义的诡辩歪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中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学史增信,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对旗帜道路重大选择的坚定执着中、形势危急的重大转折中、对重大挫折的科学态度中增进"四个自信"。学史崇德,要能够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中明大德、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中守公德、从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中严私德。学史力行,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工作宗旨中学会毕力躬行、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学会竭力而行、从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中学会亲力实行。  相似文献   

6.
李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3):111-113,12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所在。回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梳理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研究的现状,在阐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的依据的基础上,阐发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做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清正廉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质。苏区政府是有史以来最为廉洁的政府,这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清正廉洁的执政风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政治生态。为此,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的内涵、成因以及举措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从中能够获得富有启示性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增长,又造成其合法性的耗散。和谐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造成的负面效应,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改造和提升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给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合法性的基础上,和谐社会在经验和价值两个层面上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进行改造和重构,从而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基于多维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执政目的而选择和确立的指导政党以及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及其核心价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逐步实现科学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关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预见性原则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论以及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重在落实、贵在实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整体性高度深入开展中共执政理念探究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研究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党史党建学科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总结执政经验、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迫切需要;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意识的充分觉醒,有助于中共执政思维的全面确立,有助于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真正强化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研究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及其科学化的基础理论问题;继而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和建设史进行认真考察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民生建设的过程就是反贫困斗争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构建和谐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当代职校生》2011,(6):F0002-F0002,F0003
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党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历史任务,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此相伴随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地位作用,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之路是一个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正是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三农"问题的思想路线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创新改革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也走过了百年征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既有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同时也有现实价值。认真重温和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概念,可以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可以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注入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过程中始终不渝的工作中心。回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民主是党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从准备到建立的历史过程。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是组织上筹建党的开始,并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传统文艺的改造与利用。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的改造与利用,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学说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基础理论来源,列宁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相关论述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重要理论参考,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理论经验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可靠理论借鉴。以上科学的理论,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取得辉煌成效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0.
论艰苦奋斗     
(一)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从建党到长征,从八年抗战到新中国建立,从恢复国民经济到社会主义建设,无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才取得胜利的。艰苦奋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是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