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修喜 《考试周刊》2011,(36):44-45
于永正老师说过,如果把阅读比作精神大餐,那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这道大餐中的“母乳”,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自主研发的课外主题阅读读本则是最贴近“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有了“母乳”+“婴儿配方奶粉”,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均衡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叶老又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就像大人教小孩走路一样,既要扶他,又要放手。如果老是扶着,是学不会走路的;如果完全放手,孩子就会摔倒。”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过程,与大人教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07,(9A):5-5
王世光在《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3B期上撰文说,随着新课程在实验区的实施。“教材城市化倾向”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讨论这一问题,大多是为了农村地区孩子的利益能够在这次课程改革之中得到保障。“教材城市化倾向”有着多种表现:从学生阅读的角度看,教材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城市化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文娟 《山东教育》2004,(15):44-4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列·尼·托尔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能够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的父母,才能成为供孩子阅读的有益的“书”,才是合格的父母。在我们谈论和研究父母对子女的“作用力”的同时,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子女对父母的“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笔试,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在这样的“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不能因为取消笔试,而忽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其他学科也会学好。在“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老师应该抓住教育的核心,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上。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是人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机智、有效地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阅读变得更轻松、愉悦.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此,我在低年级进行了以故事促阅读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8.
胡永娟 《家教世界》2014,(20):57-58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可是正确地爱孩子,却未必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是人生的始发站,作为向导、老师,在家庭认读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唤起兴趣,让孩子想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要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走近阅读,还需我们成人的引领。1.创设一个舒适温馨的书窝。  相似文献   

9.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家里没那么几十本课外书呢?可是这些孩子就是不愿意读,难道真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与此相反,在班级中却有这么一个孩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极佳,作文写得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下面是一次仿写训练的过程。首先阅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小品文《蜡烛的心》: “这蜡烛还有油,怎么就熄掉了?”孩子说。“蜡烛的心烧完了,当然就熄了。”爸爸说。“没有心的蜡烛不会烧,没有心的人呢?”孩子说。  相似文献   

11.
教学《河水和小船》课文时,我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再读文,当孩子对课文能较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时,我又引导孩子观看教材中河水里游着小鱼的另一幅插图,鼓励孩子大胆想像,说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老师,我觉得课文应该是‘河水和小鱼’”,我惊奇地问:“为什么呀?”“因为我们这里的河水浅,不能行船,但河里有鱼,河水像妈妈,小鱼像孩子。她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我鼓励了她之后,她把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改写,自豪地给大家朗读了自己的杰作,全班的孩子被感染了,有的说大树和小鸟就…  相似文献   

12.
去一个朋友家串门,看见朋友的孩子正伏案学习,当听说他参加自学考试时,我便问他考得怎样,他回答说:“有些题都没有见过,及格把握不大”。问得原因,他才告诉我,因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辅导材料上了,没有系统看教材。他惋惜地说;“如果多看几遍教材就好了。”好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正在发愤弥补。 听了这个孩子说了个“如果”一词,我想了许多…… 有人说,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爱说“如果”,后者爱说“如何”,现在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上接2005年第7、8期第31页)四、主体单元教材介绍:本册教材共设有五个主题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爱学校”;第二单元“爱家庭”;第三单元“秋天”;第四单元“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单元“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主题单元分为“阅读”、“你说我说”、“语文七色光”三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课文10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阅读材料7篇(前三单元各1篇,后两单元各2篇),总计阅读篇数17篇;“你说我说”部分设有5次口语交际;各单元均设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一)阅读1.选文:本册教材阅读部分选文最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一、低年级大阅读的“多功能”意义 1.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相当于数学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练习必不可少。对于数学学科.为了巩固知识点,检验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是针对例题进行演算。而语文学科,则应该在课堂内外安排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把语文书作为一个例子,在此基础上,把教材读厚读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人们常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相似文献   

15.
一、朗读与写作相结合。朗读教学是写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读”是“说”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信息论告诉我们: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过程,而写作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出过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品味技巧。”让学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6.
吞吃蚯蚓     
在某小学的一次自然常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有什么特征。经过片刻观察后,学生们开始发言。一个孩子说:“蚯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老师说:“你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老师说:“对,我很佩服你。”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用线将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儿,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阅读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特别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利用,更加扩展了孩子的阅读范围。"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国内许多专家精心编排的,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作为一位母亲,我回想自己的育儿经历,孩子目前良好的发展全归功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对阅读有着很深的体会。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一生受益有人说:阅读是通往高贵的最便捷的途径。易中天说:"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就是无为而治。"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8.
美好的理想     
一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在河滩上玩,河里有一个大气球,鲜红的颜色,在回旋的水里打着转转。孩子看见了气球,孩子松开大人的手,往水边跑去,然后,怔征地看着气球。大人也跟了过去。孩子在大人走近时看着大人说:“我要气球。”大人说:“气球在水里,你怎么要。”孩子说:“我下去捞。”大人说:“水又深又急,你不能下去。”孩子说:“我不管,我要。”大人有些生气了,大人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再不听话我打人了。”孩子不管不顾,仍说:“我要,我就要红气球。”大人真生气了,伸手打了孩子一个巴掌,然后把孩子从河边拉开了。但孩子还想着那个红气球,…  相似文献   

19.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20.
即时     
《中国德育》2013,(22):4-4
德国:6年内一个孩子“打”3次“阅读疫苗” 爱批判、爱思考,几乎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标签,与之对应的一个好习惯则是阅读。德国培养阅读重视从娃娃抓起,6年内,一个孩子要“打”3次“阅读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