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苯的硝化反应”的演示实验 ,此实验有如下缺点 :该实验装置为一敞口装置 ,硝基苯的剧毒易对实验者造成伤害 ;实验时间长 ,约 1 0分钟。一些同仁对此实验做了改进 ,但未能根除硝基苯剧毒的污染 ,且装置复杂 ,不易操作 ,我进一步改进如下 :  实验装置如上图 :大烧杯中盛 5 0~6 0℃的开水 ,小烧杯中为酒精溶液 ,塞子上导管端部为一橡皮管 ,配备了一个止水夹。1 具体操作1 1 实验前先配好混酸 (将浓H2 SO4逐滴加入浓HNO3 中 ,两者体积比为 4∶3)1 2 实验时先向大试管中加入 1ml苯 ,然后滴加 3 5ml混酸。1 …  相似文献   

2.
1 实验装置如下图全封闭铁硫反应装置图2 实验仪器及药品  大培养皿、带盖的小坩埚、 5 0 0ml钻孔烧杯、带导线的橡皮塞、5 0ml注射器 ,4支 5号干电池及导线、NaOH溶液、铁硫混合粉末。3 实验步骤3 1 取铁硫混合粉末 (硫比理论量稍多一点 )一药匙于坩埚盖上 ,并压实。3 2 将坩埚置于培养皿中 ,再加入约2 0 0ml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3 3 将二片滤纸放入烧杯底部 ,加少量NaOH溶液润湿 ,再将烧杯罩在坩埚上。3 4 用带针头的 5 0ml注射器抽取烧杯内的空气 ,使液面稍低于坩埚盖 (该操作目的是防止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气…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分子”是本章教材的难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氨的扩散”演示实验来说明分子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内容 取A,B两个50mL烧杯,向A杯注入浓氨水50mL,B杯注入蒸馏水50mL,滴加1~2滴酚酞试液,用1000mL烧杯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用品直流电源、U 型管、烧杯、干电池碳棒(带塑料盖)、硫酸钠溶液、酚酞、导线。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实验步骤(1)往 U 型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用碳棒做电极,用直流电源电解。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阴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短时间内红色液柱几乎不变。(2)若将 U 型管中液体按图2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若将 U型管中液体按图3所示倒入烧杯中,发  相似文献   

5.
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药品仪器 :U形管 (1 0 0mm× 1 0mm)、水槽 (Φ =1 2 5mm)、烧杯 (1 0 0mL)、带鳄鱼夹的细铜线电极、铁架台 (含铁夹 )、电炉、0v~ 40v晶体管直流电源或干电池组药品 :饱和FeCl3 溶液、琼脂 (AR)、KNO3 (AR)1 .2 实验装置与操作(1 )Fe(OH) 3 胶体的配制 :往 1 0 0mL烧杯中加入5 0mL蒸馏水 ,加热至沸 ,迅速滴入 3滴饱和的FeCl3溶液 ,再继续煮 1min~ 2min ,冷却 ,渗析 ,直到检测不出Cl-,即得纯化的胶体溶液 (浓度约为 1 .3 3× 1 0 -2mol/L)。同法制得浓度约为 4.43…  相似文献   

6.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6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2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1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图1),观察现象。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氨臭味,实验中虽然使用到的浓氨水不多,但往往还是弄得教室里臭味四溢,且该实验基本上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很难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7.
一、喷泉实验1.配制Na_2SiO_3溶液。称取10 g白色硅酸钠晶体于小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并搅拌,使晶体完全溶解。2.制备硅胶。向小烧杯逐滴加入3 mol/L的硫酸,开始无现象,随着硫酸的加入,有白色胶冻状物质生成(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当白色沉淀的量不再增加,停止加酸,充分振荡,用硬纸片盖住小烧杯静置24  相似文献   

8.
以往在做这一演示实验时,都是把染了色的热水倒进冷水中,让大家看染色热水在冷水中的运动状况。尽管在倒进热水时做到慢慢倒,但学生总认为是倒进热水时的冲击作用而造成热水运动的。通过下面的改进可以排除水的冲击作用,提高实验的可信度。一、器材准备500 mL(或1000 mL)烧杯一只,直径3~4 cm 透明管一根,长度要高于烧杯高度,并把下口打磨平整。另用一块直径大于直管口的软胶用透明胶带粘贴在烧杯底部内中心位置。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一、对比实验1.第一组对比实验(1)在200 mL 烧杯中放入20 g 蔗糖;(2)在200 mL 烧杯中放入20 g 蔗糖,再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同时分别向上述两烧杯中加入15 mL 98%的浓 H_2SO_4,并搅拌。实验现象:第(2)组蔗糖变黑的速率明显快于第(1)组蔗  相似文献   

10.
1实验装置及其制作1.1制作材料生鸡蛋、50mL烧杯、镊子、塑料漏斗、泥三角、结晶皿(或者其他容器)、矿泉水瓶、2mol/L盐酸。1.2制作方法(1)用镊子轻轻将生鸡蛋凿1个小孔,将鸡蛋的蛋液倒出并洗净。(2)把鸡蛋壳放在50mL小烧杯上,向小烧杯中添加2mol/L的盐酸,直到刚好能淹没下半部分蛋壳。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装置如下图A 用离子交换柱弯制的玻璃管B 用玻管弯制的长滴管C 安全漏斗 D 铁架台E 止水夹 F 温度计G 玻璃盖片 H 玻璃活塞I 小气球 J 15 0ml锥形瓶K 酒精灯 L 垫木M 5 0 0ml烧杯2 实验步骤2 1 在 1 5 0ml锥形瓶中注入约 5 0ml水 ,在烧杯中注入适量冷水 ,向玻璃管中注入1 5ml浓硝酸 ,再逐滴滴加浓H2 SO42ml,用长弯曲的滴管取 1ml苯插入带有安全漏斗的橡皮塞中 ,塞紧管口 ,挤压滴管胶头滴加苯。2 2 打开止水夹放出冷水 ,然后向烧杯中注入热水 (约 6 0℃ )。2 3 插入温度计 ,在 6 0℃水浴…  相似文献   

12.
郭银荣 《化学教学》2003,(11):11-11
本文介绍一种比较简易 ,且易于推广普及的焰色反应实验的新方法。1 焰色试纸的制备(1)将过滤用的普通滤纸裁成能放入烧杯中的纸片备用。(2 )配制混酸 :向干燥的 5 0 0mL烧杯中加入10 0mL浓HNO3,并放入冰水浴中 ,再沿玻璃棒将10 0mL浓H2 SO4 慢慢注入浓HNO3中 ,同时不断搅拌 ,形成混酸 ,直到混酸达到室温为止。(3)将裁好的滤纸分张浸没在混酸中 ,使每片滤纸保持分离状态 ,浸泡 10~ 15min ,当滤纸片变成半透明状时即成纤维素硝酸酯。然后将滤纸片从混酸中转移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漂洗数次 ,取出放在两层吸水纸之间挤压至看不到明显的水…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2-2吸热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是将大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下部,并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1 改进目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验证氨气的溶解 ;节省时间节约药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矿泉水瓶 (容积约 35 0ml)一个 ,玻璃导管 ( 90°)二根 ,橡皮管一段 ( 5cm) ,单孔塞一个 ,烧杯 ( 5 0 0ml)一个 ;固体氢氧化钠 ( 2 g) ,浓氨水 ( 3ml) ,酚酞试液一瓶。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步骤4 1 将上述实验用品中的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烧杯按图中所示连接好 ,并用手轻捏矿泉水瓶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导管中液面上升 ,证明气密性良好。4 2 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约 2g氢氧化钠 ,再加…  相似文献   

15.
我对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用品20 mL注射器(2支)、50 mL烧杯(2个)、10 mL量筒、天平、橡胶塞、秒表、锌粒、1 mol/L硫酸、4 mol/L硫酸。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在100mL的小烧杯里加入约40mL淀粉胶体和20mL食盐溶液的混和液体。 将两支半截试管,一端各用线扎紧半透膜,再倒入5~10mL蒸馏水,放到盛混和液的烧杯里。 0.5min后,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了氯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碘水,不发生变化,证明了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另取一支盛有混和液的试管,沿内壁加入一滴硝酸银,可看出生成白色沉淀再加一滴碘水即变为蓝色。两组实验前后对比,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装置的用途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可作为一种量热器使用,其用途:凡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即反应热,均可使用此实验装置进行测量。二、装置的创新点(改进点)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装置创新点(改进点):1.将现行高中课本中的烧杯改用保温杯,保温隔热效果好。2.在保温杯中套一个125mL 的塑料烧杯又进一步保证隔热,同时也起到防止学生在搅拌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捣坏保温杯内胆。3.盖上打两个小孔,一个孔中插入环形玻璃搅拌棒,另一个孔中插入一个套有温度计的小漏斗。4.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实验操作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图1),观察现象;然后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图2),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Na2 O2 的性质实验值得研讨。一、教材P .3 2 [实验 2 5 ]最好用大试管 ,取 0 .3 g过氧化钠 ,用滴管滴加 1mL~ 2mL水后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检验产生的气体 ,木条复燃 ,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如果Na2 O2 的量少或滴加的水少 ,产生的氧气就少 ,用图 2 6所示操作通常情况下不能复燃。并且 ,验证完氧气后 ,还可滴加酚酞 ,通常溶液会先变红 ,稍一振荡就立即消失。接着 ,取一只 1 0 0mL的烧杯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加 2 0mL~3 0mL水 ,再滴加酚酞 ,溶液显红色且不会消失。二、教材P .3 …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在"醇的性质与应用"一节中包含‘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教学内容,并附有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和具体操作: "……在试管Ⅰ中依次加入2 mL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3 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烧杯中注入自来水.加热试管Ⅰ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