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劳动主题内容,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以课堂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意识,教育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践行劳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的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一块短板。那么,如何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呢?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它具备融合推进学生劳动教育的优越性,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一、挖掘文本资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选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了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平台。作为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92):47-48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指向下,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被提升至一个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也认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因此,语文教育也必须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加强渗透劳动理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与品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意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论文,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刘颖 《考试周刊》2023,(37):15-18
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实施劳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以及劳动素养,促使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为根本,阐述了农业种植生产劳动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旭升 《中国教师》2024,(1):116-118
<正>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弘扬积极劳动精神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探索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劳动教育区域范式,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劳动教育方针、政策,是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化探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加拿大为适应世界迅速变化带来的挑战,改变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脱轨的情况,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依托课程实践,协调校外资源并贯穿职业导向,努力构建具有平衡个性与共性、综合多种劳动教育形式、指向就业能力与职业规划、强调公民教育与社会素养等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所教学科的德育资源,有选择、有策略性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情感、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渗透,如此才能在显著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素养的同时,切实推动他们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思想素质等的正确树立。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而语文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重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刘学京 《考试周刊》2023,(32):35-38
“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减负增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明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方向。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多元化教育元素有机融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课程,必须在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号召的前提下,加大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素养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良好的素养能够促进正确人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的缺陷和局限,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不仅影响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服务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文教学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旧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劳动素养的关注不足,通过初中语文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深度解读整合文本,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劳动素养,纠正学生认知错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实践向度,充分挖掘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要素,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学科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标准在界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时,明确表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格,掌握必备的学科技能.与此同时,语文学科应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语文学科教学应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围绕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地位非常突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在核心素养下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读写结合作为语文学科中的常见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就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初中阶段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涵应包含着目标设定、课程开设、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具体环节和指标;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中介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更要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了探索,即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绘制劳动教育的网络、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打造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实施劳动教育评价及实验区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马克思劳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内涵与劳动教育的目的,基于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背景及青年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需求,从理念、空间、实践、教育四个层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重塑路径:强化劳动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重构劳动教育空间,营造生活化的劳动环境;树立劳动创造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劳动审美教育,培育和谐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6.
盲校美工课程致力于提高视障学生美术素养,将视障学生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残而有为的创造者。美工制作的过程,也是劳动创造的过程。盲校教师可在美工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鉴赏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探索劳动之巧,让视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17.
杨巍 《学前教育》2023,(1):21-25
<正>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讲,劳动是主体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实践性活动,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只有激发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和价值感,才能让幼儿真正喜欢上劳动、热爱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生活是幼儿劳动的真实场域,生活中的劳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只要到了一定的生活环节就会出现。幼儿园劳动教育来源于日常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常态化、规定性、固定性的特点。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吃、  相似文献   

18.
一、小语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小语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小语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意志、情趣等方面思想素质的培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融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去。小语教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小语教育在学生的劳动素质培养方面,侧重于学生劳动品质和劳动观念的培养,尤其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如《劳动的开端》、《劳动最有滋味》、《养花》等就是很好的范例。其次,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很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力举措。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定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两翼,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为了有效促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作为载体的学科知识,应突出强调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学科思想与方法及学科情境四大要素。作为路径的学科活动,必须体现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教育性和学科性五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