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曾经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的表达方式。自《诗经》始,人们表达对女子仰慕之情用诗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战争中表达同仇敌忾之情用诗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日常生活的劳作用诗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表达劳动人民对统治者贪婪厌恶用诗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歌可以说是无处不见。屈原借《离骚》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国之情留给了后世,鲍照借《拟行路难》将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留给了后世,陶渊明借田园诗将自己热爱自由、不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不仅有爱国思乡的情怀,不仅有美好爱情的歌颂,不仅有亲情友情的赞叹,还有那一曲曲劳动的赞歌,描绘了劳动的艰辛,讴歌了劳动之美,读来让我们感叹不已。中国最早的诗歌产生于民间,有很多诗歌本身就是民间的劳动号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  相似文献   

3.
<正>《湘夫人》中的意象很丰富,对后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以香草美人借喻理想追求的创造性运用和以"秋风""木叶"渲染气氛和心境的巧妙性构思,成为后世诗人竞相摹仿的范本。对意象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湘夫人》中的"麋鹿""蛟龙""九嶷"三个意象不太常见,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它们该作何解呢?这三个意象分别出自"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两个句  相似文献   

4.
先秦楚辞、楚歌的定义应该根据地域特色,而不应该以"兮"字入句为限。屈原大部分作品援"兮"入句,后世作家模仿屈原,"兮"字入句俨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世"兮"字入句的韵文自可视作诗歌之一体,但在概念上不宜与先秦楚歌、楚辞相混淆。楚辞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楚声、楚语、楚地、楚物等方面,楚歌则因入乐还表现在楚地的音乐特点上。战国时期楚国各地的歌曲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域风格,我们在研究楚歌时,应该注意到楚歌音乐风格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5.
"秋风"一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早出现于《楚辞.九歌.湘夫人》:"女弱女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再加上宋玉《九辩》中那千古感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文学中的秋风便纷之沓来,并且与悲凉哀愁之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风"被不断重复、点化、裂变,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逐渐生发出诸如怀远人、思故土、忧身世、恨别离,萧索、凄迷、忧怨、悲壮等意象。  相似文献   

6.
正《湘夫人》描写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故事。由于舜与娥皇、女英故事的附丽,这段故事所具有的情感因素更加美丽动人。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而湘夫人不至为线索,在彷徨惆怅中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这一千古名句到底"动人"在何处?从意象上看,诗人点出了"秋风""秋波""木叶"三个典型意象。"秋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般带有萧瑟、凄  相似文献   

7.
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是多方面的.<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生得"萋萋",实则是春草茂盛之状.春草茂盛、春光明媚,而伊人却流落天涯,这不免引起思妇登楼远望.  相似文献   

8.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9.
燕赵——《诗经》流传和研究的故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古老的文人荟萃之地、诗歌流传之邦。我们还可以追溯更为久远。两千五百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中的那些优美的乐曲,动人的诗篇,最初就产生和飘荡在燕赵大地之上,成为我们民族的艺术宝藏,并且一代又一代地激起不息的回响。《国风》中的《邶风》和鄘风》、《卫风》中的部分诗篇,是现存最古老的黄河以  相似文献   

10.
李琳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1-22,34
关于《诗经·旄丘》一篇的诗旨,历来众说纷纭,然从诗中葛之起兴、"叔兮伯兮"之称谓、"必有与也"中的"与"字以及"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的解释看,此诗应为一首情诗。  相似文献   

11.
音乐赋是继承楚辞而来的,它们在四个方面存在渊源关系:两者大量涉及音乐内容;两者都善用铺陈的手法;两者都擅用精彩华丽的语汇和语言艺术技巧;早期的音乐赋作品善用"兮"字句,而它所用到的"兮"字句型正被涵盖在楚辞"兮"字句型之内。没有楚辞,就没有音乐赋。但汉晋音乐赋由于受文坛重视华美辞藻、重视诗歌等文风的影响,在继承楚辞的基础上而发生了部分衍变。而这种衍变正是文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有以下几个情形。一、点化引用前人诗句点化引用不同于直接引用,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点化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夏完淳《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中的"毅魄",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  相似文献   

13.
超短诗欣赏     
想像是诗歌的翅膀 诗歌要有灵动新奇的意境,诗人必须有丰富独特的想像。没有丰富独特的想像,李白怎能吟出"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佳句?李贺又怎能唱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的妙语?  相似文献   

14.
正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鹿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歌声、掌声、笑声、叮咛声、读书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历史抗争,来自改革,来自励志,来自求索……声声溢彩。"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之声,道出了自己不与世沉浮的高洁。面对上官大夫靳尚的奸滑,面对令尹子兰的卖国,面对郑袖的花言巧语,屈原只有蔑视与愤怒。"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齋怒。"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述。"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他如何不知直谏会给  相似文献   

15.
说“兮”     
“兮”字并不是楚地民歌独有的语气词 ,而是先秦时南北各地民歌广泛使用的一个语气词。“兮”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追溯“兮”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变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相似文献   

17.
比兴寄托是我国诗歌艺术创作的优秀传统之一。其中借助男女情爱表达故国之恋、怀乡之思,更是各种爱国诗歌的惯用手法。最早可见之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当年屈原遭到楚怀王嫌弃放逐之后,他依然不甘寂寞,一心维系着国家安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毫无疑问,他求索的是报国之门,救国之道。但他在诗中并没有直言其事,  相似文献   

18.
说“兮”     
“兮”字并不是楚地民歌独有的语气词,而是先秦时南北各地民歌广泛使用的一个语气词。“兮”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追溯“兮”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傺穷困的悲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主情的艺术,诗人主观的情感是诗歌本质、灵魂之所在。闻一多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国古代亦有"诗言志"、"词缘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