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面我们从2005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选择几道典型题,帮助同学们分析一下。例1重庆市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材料是()。A.金刚石B.炭黑C.活性炭D.石墨(上海市)分析: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氯气等有毒气体的。(答案:C)例2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质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H_3PO_4和Na OH为活化剂制备脐橙皮渣活性炭,从吸附时间、p 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研究两种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活化的活性炭吸附性能好于酸法活化的活性炭,两种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可能都属于多分子层吸附,但碱法的活性位点更多.两种活性炭的最佳吸附条件分别为:酸法p H值:3.0,吸附时间:4 h,活性炭投入量:0.03 g,初始浓度:10 mg/l;碱法p H值:2.0,吸附时间:7 h,活性炭投入量:0.02 g,初始浓度:10 mg/l.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元色透明,正八面体,天然最硬的矿物之一,做钻头、划玻璃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有滑腻感,天然最软的矿物之一,做电极、铅笔、润滑剂.木炭:有吸附能力,可吸附色素、异味.焦炭:用于冶金工业.活性炭:有较强吸附能力,用于制防毒面具.炭黑:制鞋油、颜料、油漆等.常温下性质稳定,可用于书写档案等永久性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纤维吸附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活性炭纤维吸附碘为基础试验,研究了温度、浓度等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活性炭纤维附碘的饱和附量和吸附速度,20次疲劳试验,吸附性能和机械性能不变。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活性炭处理含酚废水实验中把溶液褪色现象简单归因为吸附苯酚的做法提出质疑,并通过实验探讨证明活性炭对苯酚、Fe3+等都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进而提出了活性炭处理含酚废水实验的改进方案,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6.
废弃茶梗基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茶产业剩余物的开发应用途径,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了废弃茶梗基活性炭,考察了各吸附条件对其吸附孔雀石绿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和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溶液pH等各因素对吸附效果都有一定影响;在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pH=7、吸附温度25℃、吸附剂投量为2g/L,吸附时间为150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对孔雀石绿吸附量为57.8mg/g,对染料的去除率达到97.5%。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吸附控制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等温吸附规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刘希 《今日中学生》2016,(33):22-24
一、开放型 例1 (2015年枣庄中考模拟题)为了探究不同物质、时间、数量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研究”实验,请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一: 1.用量筒量取10mL红糖溶液注入烧杯中,加5 g活性炭,充分搅拌静置5 min,将烧杯中的混合液过滤,得滤液A.  相似文献   

8.
采用软模板法合成介孔碳(MC)并对其N改性合成氮改性介孔碳(NMC),进行了N2吸-脱附和FTIR表征分析,考察MC和NMC对废水中双酚A(BPA)的吸-脱附性能并与活性炭(AC)进行对比。结果:MC与NM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687.8m~2/g和579.6m~2/g;一定条件下,平衡吸附量与BPA初始浓度呈正相关,与吸附剂的量呈负相关,pH值为3~8时有利于对BPA的吸附,相同条件下NMC平衡吸附量高于MC;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准二级动力学为主,Freundlich模型更能有效反映吸附行为,以低温有利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为主;与活性炭(AC)相比,NMC和MC吸附效果及循环再生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0.
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褪色: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或滴有红墨水略显红色的水中,振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或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是因为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使物质褪色,这属于物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缪徐 《中学理科》2003,(2):30-35,93-94
纵观近两年各地中考试题,本部分常考查的知识点有以下几点: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用途。  相似文献   

12.
1原理 SO2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常压下沸点是-10℃),也容易被活性炭吸附。若把吸附有SO2的活性炭封在玻璃管里,可以利用它的热离解平衡实现SO2的解吸和吸附。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1)无定形碳:炭黑、木炭、焦炭、活性炭组成——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吸附作用——木炭、活性炭把气体分子及溶液中色素、毒素等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制法——不完全燃烧和把木材、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2)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CZCO3+ZHCI=(二十COZf+HZO装置: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收集: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火柴梗检查是否集满人检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四、有机化合物《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梳理@杨明生!安徽霍邱县…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使其在废水处理中得以广泛应用.详细阐述了活性炭吸附在含铬废水、含氰废水,含酚废水等多种废水中的应用研究,并介绍了改性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和活性炭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氨水浸渍法对果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讨论不同氨水浓度(5%、10%、15%、20%)对果壳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改性后的果壳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水浓度对果壳活性炭的结构及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氨水浓度为10%时,活性炭表面形态清晰,凹槽分布均匀,比表面积提高至775.1382m2/g,较改性前提高了6.5%;改性前后活性炭微孔孔径集中分布在3.5 nm;果壳活性炭的吸附率随氨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氨水浓度为10%和15%时,吸附率分别达到86.51%和86.54%,吸附率相比改性前有所提高。而当氨水浓度进一步增加时,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率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6.
花生壳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壳为原料所制备的活性炭对酚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验测定了苯酚、对硝基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或Langmuir等温式分析,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假一级或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在苯酚与对硝基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当活性炭投加量不足时,两种酚之间存在竞争吸附机制,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平衡常数大,因而优先吸附,混合酚的总吸附量与总平衡浓度、吸附时间的关系与单一酚溶液中的吸附类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常压制备的工艺,制备出菱角壳活性炭,对其进行磷吸附动力学及等温线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速率主要由孔隙内扩散控制,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分别较好地描述了菱角壳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和菱角壳活性炭对磷吸附等温曲线,菱角壳活性炭对磷饱和吸附量拟合值达26.67 mg/g,能有效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95%以上的磷,吸附能力良好。菱角壳活性炭作为一种易得、廉价、高效的吸附剂,在合理回收和解决富营养水体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1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 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加深学生对碳排放、碳中和在化学工程与能源利用领域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完全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活性炭制备与吸附性能探究综合性实验.以生物质热解液替代常规化学品(如磷酸、氢氧化钾或氯化锌等)作为活化剂,以玉米芯或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量影响不大,浸渍比对玉米芯基活性炭吸附...  相似文献   

20.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_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_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_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