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石磊 《中学物理》2011,(10):20-21
所谓教材“未定点”,指的是教材编者表述内容时基于篇幅所限而形成的表述残缺、隐蔽、中断的部分.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未定点”存在于新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而影响着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如何实现由“未定”到“确定”的转变,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知识问题,也是教学方法选择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伽达默尔“对话式”文本理解观可以发现,他所倡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的概述,来指导高中语文中诗歌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多意蕴丰厚,耐人寻味,空灵剔透,其中存在诸多的“未定点”或“空白点”,这些“未定点”或“空白点”具有召唤功能,可以激发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去想象、去确定、去填补。从而在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讨论切磋,允许见仁见智,允许辩论,鼓励新见,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用文学评论术语“召唤结构”来表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要预期性关注教学设计的读者——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情况;在确立“教学具有召唤性”的意识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细研文本,预埋“生成点”,留足“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3,(21):66-66
我们知道,阅读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有诸多“意义”未定点,这些未定点所构成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空间,是很值得开掘利用的宝藏。高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常常不满足于肤浅刻板的结论.愿意结合自身知识、经历追求理解的个性化与深刻性,但又时常觉得“老虎吃天,难以下口”。比如,学生阅读《阿Q正传》大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文学评论术语“召唤结构”来表述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具有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要预期性关注教学设计的读者——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情况;在确立“教学具有召唤性”的意识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细研文本,预埋“生成点”,留足“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想像具有重要作用。而凭借教材练习想像作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有效途径。一、利用课文提供的“空白”,展开想像,练习想像作文文学本身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NJS文训练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未定点”(不确定性)和“空白”。这  相似文献   

7.
美术家的创造活动应该在抒发自己审美情感的同时,营造发人深思“未定点”或“空白点”,为美术鉴赏创造一片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鉴赏活动不只是欣赏画,更重要的是用想象去理解,补充和完善画面,在心灵中完成超越原作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洛必达法则是求待定式(亦称未定式)“○/○”型与“∝/∝”型的极限的重要方法。为了“吃透”洛必达法则,能运用它顺利解决有关问题,今举出若干例子,提出几点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9.
接受理论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古诗教学中,古诗兴味的发生常通过某一特定的接受心境而展开。毕竟“文学意义的生成在某种程度上要关注“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规律”。由此看来,古诗阅读关注古诗文本本身的“意义空白”或“意义未定性”,并找到合适的途径,就能更好地发现古诗的兴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O°”’型及“∞°”型未定式的极限给出一个充分性定理。该定理在泰勒(Taylor)公式的支持下,经过等价无穷小量的代换,使上述复杂的未定式极限的计算化得简单、且有定量的结果,从而在相当宽泛的条件下,这两种未定式成为定式。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编者对“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如此注释:“夺,强取。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此解.乍看似通,但揆情度理.便颇感蹊跷:对屈原,“王甚任之”,上官大夫想公然抢夺,他没有胆量,此其一;“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同朝为官,看见便抢,太没有风度.此其二:“屈平属草稿未定”,仅是草稿.尚需改动.抢了没有作用.此其三。即此三点.便可看出.起草宪令是楚王交给屈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夺”与“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编者对“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如此注释:“夺,强取。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此解,乍看似通,但揆情度理,便颇感蹊跷:对屈原,“王甚任之”,上官大夫想公然抢夺,他没有胆量,此其一;“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同朝为官,看见便抢,太没有风度,此其二;“屈平属草稿未定”,仅是草稿,尚需改动,抢了没有作用,此其三。即此三点,便可看出,起草宪令是楚王交给屈原的任务,而且“众莫不知”,上官大夫欲“强取”据为己有,岂非过于莽撞而又毫无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O°”’型及“∞°”型未定式的极限给出一个充分性定理。该定理在泰勒(Taylor)公式的支持下,经过等价无穷小量的代换,使上述复杂的未定式极限的计算化得简单、且有定量的结果,从而在相当宽泛的条件下,这两种未定式成为定式。  相似文献   

14.
1941年6月18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换,最终划定了两国争论多年的滇缅“南段未定界”,即为中缅边界的“1941年线”。本认为国民政府之所以做出让步,主要原因在于面对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急需英政府的帮助开辟滇缅铁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由于在路线选择上,滇缅铁路要经过滇缅“南段未定界”,英政府即以“划定一条缅甸政府感到满意的边界线”为条件,迫使国民政府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产生并不是文学活动的终结,每一个文本中都有着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文本确定的意义,这些未定点和空白就是文本的空筐。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因此,优秀的童话都是很空的。在童话教学中,灵活地使用童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被公认为“迷惘的一代”的开山之作。本文试图采用接受理论的批评方法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作为作者的海明威和作品主人翁的杰克·巴恩斯并不属于迷惘的一代。接着 ,文章运用接受理论中关于“期待视界”的概念 ,分析了为什么二十年代的读者会把《太阳照样升起》理解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及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最后 ,运用“未定点”的概念分析了同一部作品造成完全不同的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并提出文学作品具有“空白”和“未定点”的观点,总结出读者的阅读期待视界与作品之间具有一定审美距离的规律,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接受理论对语文教学也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尤其对语文课文的读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