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校课程的目标要突出以人为本当前课程文化意识已在学校层面日益觉醒,加强课程文化的建设对于编制好学校的课程方案有着积极的意义。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教育的主体是人,课程文化是人性化的文化。讲到底,课程文化实质上包括了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校长是学校课程文化的引导者,是教师投身课程文化建设的榜样的导向。教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有关对校长课程领导力这方面研究的情况来看,吕国光指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新定位学校领导的角色;塑造专业;参与和分享的学校文化作为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职责。于泽元认为,学校课程领导是在学校情境下课程领导者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历程,通过这一历程,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动机,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能力,以达到促进课程发展,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力,是基于学校教育资源的课程开发力,是基于教师主体的课程执行力,以及基于学校文化的氛围营造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让学校、学生、教师能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卫东 《教书育人》2013,(26):56-57
一、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文化使命1.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核心是树立现代课程观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帮助教师建立现代课程观是课改的核心任务。现代课程观至少包括下面五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除了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外,还应该关注校长的核心领导能力,包括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凝聚力、执行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以帮助职业学校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构学校文化,关注课程教学效果等,最终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王艳 《文教资料》2012,(31):140-141
全国第八次的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于我国中小学中的学校课程领导给予了重点关注。在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的学校课程领导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校长的课程领导相对不足和教师的课程领导有待加强。作者对此提出了六个建议,即加强校长自身的课程领导,转变领导观念,放权给教师,重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重塑学校文化,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教学文化;注重发展学校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增强教师课程领导的技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提供机会和条件,重视教师在学校课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赋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并组建有效的教师团队,实施学校课程的团队领导;转变传统的封闭型学校文化,塑造以对话、支持、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开放型的学校专业文化;重视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并增强其实效性:整合和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争取获得学校外部资源和外在支持力量,建立学校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定、领导和责任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要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学校,而且要处理好“三个关注”之间的关系,应明确在“三个关注”中,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重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文化重建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决定性的意义。学校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即教师文化、校长文化和学生文化;学校文化重建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重建更适合于课程改革的新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9.
刘国际 《学子》2013,(11):14-15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必须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并为达成目标孜孜以求。确定适合新课程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思想,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是校长办学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重建课堂教学结构,创建课堂特色,构建适合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是校长研究的永恒课题。我校以"三平台"为轴心,重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以课堂推课程,以课程促发展,不仅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使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更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搭学生"立"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建设学校文化已经成为校长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校文化,一般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氛围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它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行政事务的决策者,在学校的课程发展中也处于主要的领导地位,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农村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现状为:课程理念的陈旧、对学校课程关注的缺乏,以及校长课程领导的不力;而影响因素主要有:校长个人因素、学校组织因素、教师因素,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因素。相应的可能性对策为:转变领导观念,农村中小学校长必须体现新时期转型领导的理念;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农村中小学校长要重视学校课程,强化校长的课程领导;提供教师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农村中小学校长必须成长为专家型校长;整合校内资源,农村中小学校长也必须积极争取校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三项: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通过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而要真正完成这三项基本任务,作为校长必须关注如何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提高学校中层管理者的课程指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在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校长要提高课程领导力,课程规划必不可少,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实施的主体要素是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主要应关注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过渡,工作体验与知识学习的平衡;教师主要关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企业主要是实习基地选择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提升课程领导力。随着学校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主要策略是:理念引领,建立制度;深入课堂,关注过程;团队合作,整体提升等策略。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确立有效的课程改革理念,着重于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确保学生学习品质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来,上海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实践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的量、校本教材的编制等,而对学生的参与、体验关注不够;校本课程重复建设,而少全局性规划,盲目、被动地开发校本课程等。对此,我们邀请教研员、校长、教师等进行讨论,以期寻得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村校长领导力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该研究在黑龙江、山东、广东、浙江四个省份的农村学校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农村校长领导力及其要素对学生学业成绩均有显著的独立影响;不同农村学校特征下校长领导力各要素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存在差异;在将所有中介变量投入到模型中后,教师集体效能、积极学校文化、中性学校文化、消极学校文化的中介效应以及直接效应均显著。其中,教师集体效能、积极学校文化、中性学校文化中介效应值为正向的,起到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教师集体效能和积极学校文化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均较大;农村校长领导力的直接效应虽然占总效应比例也较大,但它与消极学校文化都是负向的,起到的是阻碍或消减作用。因此,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校长要不断反思与改进校长领导力实践,以增强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组织建设富有积极价值的学校文化,为教师集体效能提升搭建平台,以增强其对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于国家课程改革在学校中得以落实与学校实施自身的课程变革,校长的课程领导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包括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缺乏课程领导,尤其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欠缺。校长要历练自身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能力,统领和规划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念,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不断地实现课程创生。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校长要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形成共同体,着力科学、合理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建构一个立体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校长课程管理,其重要作用是带来变革。校长课程管理的职责范围主要体现在学校层面;职能涵盖学校课程研制、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和文化再生等多个方面。校长课程管理的角色表现在课程目标的达成、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既具有广义文化的一般性,又体现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发挥着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中小学应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体现文化自觉;追求学校文化建设高品位,增强文化自信;动员全员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校长、教师、学生的能动作用;形成学校的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我区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内涵的发展新阶段。通过文献梳理和对548名教育行政人员和校长、教师等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区中小学校内涵发展主要包括校长领导、管理规范、教师发展、课程实施、学生成长、学校文化、办学特色、外部支持等8个一级指标,以及校长愿景规划、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规划研发、双语教学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等31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