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分化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对西方文化持赞扬、接受态度的群体,另一个是希望东西方文化能够调和的群体。出现分化的原因在于不同知识分子成长经历的差异,中国社会现状和一战后西方社会残破景象的影响,以及民国初年各种不同的思潮激荡给知识分子带来的重新思考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思想、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社会活动,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中西方人们在饮食文化、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礼仪、姓名和称呼用语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西方理论中,中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是"稳定器""平衡轮"。当代中国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分子群体作为中产阶层的主要群体,肩负着"用思想来守护民族"的使命,同时其政治思想稳定必然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律是分析社会科学问题之钥,以此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方社会稳定多元理论、知识分子的涵义和缺点入手,分析知识分子对社会稳定如何作用。  相似文献   

4.
摇滚乐产生于二战后的西方(发端于美国),可以说是现代化、城市化高度发达的一个产物。对于摇滚乐的研究,从西方开始一直都是在文化批评、后现代主义思潮等上面做文章,但却忽略了这个群体与他们生存空间和文化载体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他们与城市与社会整体的发展的关系,城市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往往能在这个群体中得到反映。本文是在理论层面和主观认知上的解构,从都市人类学的角度去观察,城市(北京)为何能生成摇滚,在摇滚的话语中又是如何反映这个城市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公民是我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特殊公民群体。启动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在对东西方文明文化精髓全面总结、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公民群体的现代文明素质是撬动我国公民素质革命历史车轮的关键力量,对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完成社会启蒙、文化传承、完善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晚清黔籍外交官是贵州近代较早“睁眼看世界”的人物群体,处于中国外交向近现代过渡之际,其所作所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外交活动映射了中国与西方的碰撞。该群体是晚清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外交官群体的唯一样本。这一群体的文章、诗词、译著等使外文学作品记载了诸多西方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晚清社会的启蒙与变革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此群体以驻日公使黎庶昌为核心,以晚清贵州遵义府人士为主体。群体成员间关系密切,互动频繁,相互影响与成就。群体成员在外交活动中维护了民族利益,传承了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艾利奥特·索伯(Elliott Sober)是当今西方最著名的生物学哲学家之一,其关于群体选择和利他主义进化的思想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索伯不仅用群体选择解释生物界利他主义行为的进化,而且用这一机制解释人类利他行为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群体选择表现为选择性互动模式和文化差异的选择。文章对索伯的群体选择理论及其在人类利他行为进化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说明人类社会中的选择性社会互动和文化差异如何推动人类利他行为的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富二代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富二代指的是这样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是富有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可以自然地继承父母的财产。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富人把他们的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或社会。在这两种现象背后有不同的文化根源,这两个群体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实行个人本位主义,中国传统社会则奉行家族本位主义,这是中西社会在立国基础上的重大差别。辛亥革命之后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用西方以个人本位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本位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中国现代的个人主义仍然是脆弱的,具有鲜明的群体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尝试修订西方的社会支配取向量表。359名大学本科生参与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配取向量表修订后包含14个项目,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一定的预测效度;中国被试社会支配取向得分普遍比西方的高;中文修订量表不同于西方的单因素或者双因素结构,它包括4个因素,即“反对群体平等”、“赞同优势群体的支配性”、“赞同劣势群体的较低地位”、“赞同维持等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中平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2):16-27,49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本是学习西方的思想阵营。但"一战"却使西方发生分裂,而十月革命又使得原来是整体意义的西方,变成了思想对立的两个西方——资本主义西方(传统的西方)与社会主义西方(新式的西方,即"新俄")。两个西方的出现,使得留学生对西方这个学习对象发生了观念上的转移,一部分留学生继续学习传统的西方,而另一部分留学生则学习以"新俄"为代表的新式的西方。这样,以《新青年》为中心的留学生群体,在西方观念上发生了急剧的分化,不能继续过去的自由主义话语体系。在此情形下,随着十月革命影响的扩大和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想的激进化态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留学生群体在"问题与主义"论争中初步形成,并在社会主义论战中得到巩固和壮大,从而构成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层。中国马克思主义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有力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学术界基本同意“ethnicgroup”是指拥有名称的人们群体,它具有真实或假想的共同祖先,享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一种或数种共同文化要素。虽然当代西方学者曾经比较普遍地将“ethnicgroup”定义为大社会中小群体或次群体,但是,目前认为“ethnicgroup”也可以是主流群体或多数群体的观点渐成主流。因此,将目前汉语的“少数民族”和“56个民族”的“民族”英译成为“ethnicgroups”是比较正确的,并且继续使用“TheStateEthnicAffairCommis-sion”来翻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应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农民工群体在面临群际不平等时其集体行动、求助倾向和接受外群体帮助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不同行为倾向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社会行动支持与内因通过群体愤怒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农民工群体的集体行动倾向;社会行动支持、外因、向心度和内因显著预测了农民工群体的求助倾向;社会行动支持和外因显著预测了农民工群体接受外群体的援助倾向。作为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在面对群际不平等时其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与西方已有集体行动路径迥然不同,具有自身的行动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大学理念发展中表现出的多元性、开放性、终身性、平等性、民主性、完整性、系统性等特征 ,既是大学教育历史演进的结果 ,也是社会、国家、群体和个人对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来改进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日益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侵蚀,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许多新特征。大学生具有思想的独立性,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包容的地方,能够让大学生群体在知识海洋中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  相似文献   

16.
一、对社会矛盾或冲突根源的解释不同 (一)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关于社会冲突的原因 西方社会冲突论者都把韦伯的财产、权力、声望的三维分层标准作为分析冲突原因的根据,认为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分配不公是引发社会冲突的最终根源.但各家学说强调的重点不同。达伦多夫认为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把不同的群体整合到同一结构中,依靠的是权威的强制。拥有权威的入要求维持已有结构,而没有权威的人则要求改变原有的权威关系,对权威这一稀有资源的争夺成为社会结构内部固有的冲突原由。由权威关系决定的利益是客观的,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不过当人们没意识到它时,它只是一种“潜在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也是潜在的,潜在冲突耍公开化。  相似文献   

17.
:同性恋现象存在于历史发展中,是以异性恋为主体构成社会的边缘群体.由于没有受到类似西方的宗教影响,中国同性恋在历史上并未遭受“恐同运动”等极其严重的歧视和迫害,但中国的同性群体也面临着身份认同、心理健康等生存困境,是什么特殊因素造成了中国同性群体生活的苦恼.本文从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视角出发,试图发现造成同性群体道德困境的原因及其道德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共同体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社会学文献,特指某种包含时间和空间意义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学习共同体则是共同体概念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引申,是学习者群体的集合。有关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描述散见于西方教育学文献中,从教育学家杜威的只言片语到管理学家彼得·  相似文献   

19.
奉子成婚是在社会舆论、大众媒体、同辈群体的宽容与支持下,为了下一代的法律身份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产生的婚姻形式,是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青年家庭组建模式。这种现象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传统与现代婚姻中婚姻与性、家庭本位与自我本位的博弈及中西方婚姻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是人们构建社会的基本思想形式,它的形成与人类生活的地域、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一旦思维形式的发展比较稳定,被群体接受,就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导向作用。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形成哲学思想的基础,也从美学的角度反映人的意识形态,体现在艺术的各个方面,在绘画艺术演变中可以看出中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