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以汉字遮蔽原则为切入点,以汉语方言为关照对象,从汉字对方言的遮蔽和方言对汉字遮蔽的反抗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阐明"当一种方言不能被书写的时候,它所负载的文化就不能被顺利地记录,该文化就会被压制在集体的无意识中"这一文化现象,从而呼吁人们反思汉语方言生存现状,提高方言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夹音"是壮侗语域方言的一种特殊中介语。壮侗语为母语的人们与壮侗语域汉语方言为母语的人们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壮侗语对该方言区汉语的影响,同时该区域的汉语方言对壮侗语亦产生影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壮侗语与汉语交互影响形成了壮侗语域"夹音"方言现象,贵州黔东南称之为"夹侗"。壮侗语域方言"夹音"方言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壮侗语声母的汉语移植,韵母特征不凸显,语法影响较鲜见。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和个性,得出"表示名物的词语变化最为明显,最能体现方言间的共时词汇差异""兰州方言和陇西方言在语法层面来说,基本没有区别性,是一致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西安方言中的词缀"活"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方式,以及其历时发展情况加以考察,试图由此揭示"活"在西安方言中发展为词缀的语法化轨迹,以期对"活"这一现代汉语方言后缀的起源和发展能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语相关官话方言中"把"字处置句存在复指代词形式,这些形式从历时上看有共性特征,但在共时层面有一些差异特征,包括动词结构的形式、复指代词的强制使用程度、否定可变换性、"把"字句独立性及复指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通过考察官话区中的罗山方言、常德方言、巢湖方言、英山方言、孝感方言、公安方言和九江方言等拥有的演变特征的数量,我们得出这些方言点代词复指功能的演变从弱到强的等级序列,即巢湖方言复指代词的演变特征最少,也即演变程度最弱,公安方言强之,孝感方言又强之,罗山方言、英山方言再强之,九江方言和常德方言的演变等级最高。这一研究为推断共时层面具有共性句法特征的不同方言点在形式上的关联提供了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6.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从声调上可分为"绅谈"和"街谈"两种口音。本文基于赵元任1970年发表的《常州方言》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绅谈"连读变调情况,与汪平1988年发表的《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街谈"的连读变调进行比较,找出同一方言的这两种不同口音在连调上的异同,并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对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解析。本文认为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存在扩展变调、语境变调等变调形式,由此探究常州方言连读变调现象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7.
开封方言存在子变韵和少量"子"后缀,同时还有一些"头"后缀,个别"头"后缀词也发生变韵,部分子变韵词同时存在一种双音节读法,词缀为一个模糊的thou音节。从开封方言部分同音语素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规律来看,读为thou音节的后缀不是"头",更倾向于是方言中的"子"。  相似文献   

8.
在方言分区讨论中,深受注目的热点之一就是广西的"平话"问题,其焦点在于"平话"要不要"独立"?要不要"升级"?"平话"作为一种散布桂北桂南许多地方的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有必要结合土话的情况来考虑这些"平话"的问题.在各个"平话"点的归属基本明晰的前提下,再来进一步研究南北"平话"是否应该整合为广西自治区内一个汉语方言区的问题,这样比较稳妥.桂南"平话"跟桂南粤语(白话)关系密切,彼此的语言特征同多异少,可以考虑归入桂南粤语作为有特色的一支.从汉语方言分区的总体格局出发,联系汉语七大方言区来考虑,"平话"的情况还不足以提升为与现存七大方言并列为汉语方言分区中第一层次的方言区.  相似文献   

9.
扬雄《方言》后世传本全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有学者认为"別国方言"意思为"区别于雅言的方言",但对于"别国"作何解,学界没有明确的解释。"别国"应为"列国"之义。"列国方言"应指我国周秦时期各邦国、秦代各郡县、汉代各郡国的特色语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三、研究的对象;四、研究的要求;五、研究的思路。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从范围上讲,可以对一种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借以了解一种方言的语法的全貌;但从问题研究和文章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好选择方言中特殊的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是方言语法事实,而事实表现在语料当中,研究方言语法,也就是研究方言语料。语料决定研究的结果,因此,要求语料的收集要全面,语料的甄别要严格,语料的采用要谨慎。"摆事实,讲道理"是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摆事实"就是说明语法事实,要努力做到"三个力求":力求全面,力求清楚,力求客观;"讲道理"就是对事实做出解释,揭示语法规律。方言语法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多边比较,多角考察"。"多边比较"包括"方-普"比较、"A方言-B方言"比较、"汉方言-民族语"比较、"方-古"比较。通过"多边比较",可以显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多角考察"是指"表-里-值"的"小三角"考察。通过"多角考察",可以求得问题研究的深入。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整体汉语",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无锡方言是吴方言的一种,它有着吴方言的共同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本文对无锡方言"老小"一词进行研究,"老小"在语音、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在字形上几乎没有变化。文章对各方言中的"老小"这个方言词和方言中"孩子"的说法进行比较,发现"老小"存在于不同的方言区里,并且就吴语方言区内,关于"孩子"的说法是不同的。"老小"这个词的发展也印证了无锡方言受到普通话等方面的冲击,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方言字既有为方言区群众提供表达方言口语书面写作工具方便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难认、难读和难解的一面。合肥方言的[u 53]有音,但其字却有争议,本文将根据方言字确定的"从源"、"从俗"原则将该方言字拟定为""。  相似文献   

14.
安庆地区方言作为区域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符号和活化石,对其保护与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纵观安庆地区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因此,对安庆地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要以保护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为契机,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让方言文化深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区和群众身边,树立方言文化自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和智库的力量,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要搭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积极推动安庆地区方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具名,以四川方言为代表的"哈杷儿"、以重庆方言为代表的"抓杷儿"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的"草扒"同指一物,属于同物异名现象。《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扒"实质是"杷"的讹误。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讨论的是武汉方言中的"洋"词。本笔者考察了武汉方言中"洋"词的类型,使用状况。同时,探讨了"洋"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得出"洋"可以作为武汉方言的方言特征词这一结论。最后,探讨了武汉方言"洋"词反映的武汉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方言"恓惶"一词的词义分析,归纳出"恓惶"词义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从而为山西方言的常用语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由于历代移民,尤其是明末清初"奉旨填川"的影响,现代四川方言与明代以前的蜀方言、中上古时期的蜀语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文献出发,对前人所用的"蜀语"、"蜀方言"进行了梳理,提出"蜀语"有蜀人语言、蜀人俗语和方言学著作<蜀语>等含义;而<蜀语>一书又有唐李商隐在明李实之前."蜀方言"一词较为后起.  相似文献   

20.
祁东位于湖南偏南部,属湘语永全片。在祁东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即动词的重叠形式。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具体的方言实例对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力求能够全面体现出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这一特殊方言现象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