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振兴 《老年教育》2013,(11):46-46
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然。《说文解字》里就说过“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据西汉扬雄《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记载,汉初的方言大致已有十来种。  相似文献   

2.
汉代扬雄昕著《方言》,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十三卷,系训诂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杰作。查《风俗通序》言“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輶轩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教到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三首》中的《前出塞》,对其中的"列国自有疆",有的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杀人也应当有个节制,各国本来都有自己的边界.有限,有节制.列国,一说'立国',建立国家……"有的干脆解释为:列国即立国、建国.  相似文献   

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里的经典名句,道出了远离家乡几十载,依旧乡音未改的家乡情。唐寅的《阊门即事》写道:"四远方言总不同",陈鹄《西塘集》有云:"乡音是处不同",正说出方言各有发音,各有韵味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具名,以四川方言为代表的"哈杷儿"、以重庆方言为代表的"抓杷儿"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的"草扒"同指一物,属于同物异名现象。《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扒"实质是"杷"的讹误。  相似文献   

6.
扬雄《方言》中提到的楚方言词较多,但存在同一个楚方言词重复被注释的情况,这表明楚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揞"、"搴"、"逞"字为例,结合共时、历时材料,探寻"揞"、"搴"、"逞"字的方言义及其发展演变。并通过调查它们在当今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其现在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他“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方言》是《输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各地异名的汉语古代方言词典,它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史、汉语词汇史、汉语音韵史丰富的资料,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8.
丁惟汾《方言音释》为扬雄《方言》独具特色之注本,对《方言音释》"转语"现象作全面分析,有助于理解古今方言的变读规律,把握语言背后的语音实质,可以对《方言》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从声调上可分为"绅谈"和"街谈"两种口音。本文基于赵元任1970年发表的《常州方言》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绅谈"连读变调情况,与汪平1988年发表的《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街谈"的连读变调进行比较,找出同一方言的这两种不同口音在连调上的异同,并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对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解析。本文认为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存在扩展变调、语境变调等变调形式,由此探究常州方言连读变调现象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方言》全称《(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著作。原本《方言》15卷,收录9000余字,今本《方言》13卷,11900余字,大约后人有所增补。《方言》的作者,学术界一般肯定为扬雄。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语言学方面的著作,除《方言》外,还有《训纂篇》。 在此文中,我们以扬雄《方言》为主要材料,结合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汉代的秦晋方言,作比较详细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对汉代秦晋方言的特点作大致的  相似文献   

11.
汉代学者扬雄历二十七年作《(?)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方言》所录当时各地之词语,诸多可从音义关系上寻求解释,即词语异名多为不同的语音形式。本文试析几例。 《方言》卷十一第二条:蝉,楚谓之蜩,宋卫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12册《古诗三首》中杜甫的《前出塞》有一句“列国自有疆”。对这句诗历来看法不一样。我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边界”,而把“列国”译为“建立国家”,这显然欠妥。因为:1.在《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文言字典》等工具书中,“列”也不通“立”,把“列”解释为“建立”,显然不妥;2.许多杜诗版本都是“立国自有疆”。如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新蕾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3.
"煞"和"足"是宁波方言中用来表示程度的副词。二者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根据宁波奉化方言及《宁波方言词典》对"煞"和"足"的用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明·李实《蜀语》是一部划时代的方言著作。这部书,不仅为汉·扬雄以来汉语方言学开拓了区域性方言研究的新领域,同时又为我们探索四川方言语汇的构成和来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蜀语》搜集了蜀方言词语五六二条,从多方面反映近古时期四川方言语汇的基本面貌。从《蜀语》看,明末清初蜀方言语汇主要由巴蜀土著语、别国方言借用语、通语输入语三部份构成,由此可以推知,现代四川方言语汇主要有三个来源。  相似文献   

15.
考察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一卷)中出现48次的多义词"邁(噧)",认为:"邁"字应当属于方言借音字("噧"当属自造字);戏剧中的用字往往为音读服务,因此"邁(噧)"是用来记录莆仙方言中音读为[mai5]/[me5]的含义;通过与《说文》《广韵》及临近方言的仔细比对考察,方言用字"邁(噧)"的本字应当为"覛(古之觅)""糸",当"邁(噧)"表示"准备;查看、寻找;接待"义时本字为"覛",表示"慢"义时本字为"糸"。  相似文献   

16.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新近读到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关于《孔子的生平及其成就》中,把孔子55岁辞官带着学生到列国去推行仁政、德政主张的历程称之为"周游"。这个说法实际上承袭了历史的一个盲点,以讹传讹,以至于今。如果持此说教育青年学生,将流毒甚广,不可不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清代李绿园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中的"没蛇(可)弄"在明清文献中独具特色,指处于不如意的境况,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其中的"蛇"不是蛇,而是借用了蛇之字形、古音,扮演的却是河南方言中疑问代词"啥"的角色。《歧路灯》中的"没蛇(可)弄"在意义、结构、用法上都与现在河南方言中的"没啥(可)弄"相同。在今天看来,《歧路灯》中的"没蛇(可)弄"融古音、方言、修辞于一体,集中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0.
说“坑爹”     
<正>目前,"坑爹"一词已从方言进入网络,随着其在网络上的迅速走红,又有向日常生活渗透的趋势。而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它的意义和用法也稍有改变。一、来源"坑爹"原本是陕北方言中的方言词语,在方言中它的意思为"使祖先蒙羞"或者"坑害老子"之意。后来一个网络上名叫"cucn201"的中文配音团队在给日本的《搞笑漫画日和》这一动画剧作配音时,根据此漫画集搞笑搞怪的特点,创作了众多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而"坑爹"正是被他们从方言中发掘出来进入网络词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