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扬州漆器更是中国漆器的代表,但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漆器发展乏力,其市场逐渐萧条。而与此同时日本漆器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被冠以"漆国"的美誉,究其原因在于进入现代社会后,日本漆器实现了"漆器的大众化、现代化",日本漆器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用科技的手段研究发展漆器,而包括扬州漆器在内的中国漆器基本还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风格,未能及时完成漆器产品的"现代化、大众化、功能化",这就导致了扬州漆器的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历史悠久的中国漆器艺术,因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早为中外人士所喜爱。但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却衰弱了。现代漆器界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振兴漆器艺术的思路。本作对漆的本质属性、漆器自身的独立品位、漆器的存在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漆器的实用性、审美性和时代性是使漆器艺术重新获得旺盛生命力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称漆器为“Japan”.即西方人以瓷器称“中国”,以“漆器”称日本.漆器、瓷器同根同源,为何西方人把漆器“送给”了日本,初听之下深为气愤,仔细琢磨之后,发现了问题.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与日本人对漆器的喜爱是相同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多么的喜爱瓷器,日本人在生活中就多么的喜爱漆器.漆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广为使用,漆器的在日本的“生活化”为本文分析的重点.通过对日本漆器“生活化”的探究,指出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对对中国漆器民族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轮岛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莳绘、沈金髹饰技法和巧妙的推销方式及独特的管理方法成为日本传统漆器的代表。轮岛庞大的漆器产业,孕育出优秀的轮岛文化,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漆艺家,也使得轮岛成为漆器文化传播的中心。轮岛漆器对漆器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福州脱胎漆器是与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北京的景泰蓝并誉为"中国三大传统工艺品",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但是发展现状并不理想。而与我国相邻的韩国、日本漆器的发展却相对兴旺,漆器在日韩两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我国。文章梳理了日韩两国在漆器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为解决福州脱胎漆器在当代的发展遭遇的困境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吕芳 《华章》2011,(33)
伴随着同时代造型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漆器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列举它的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两件漆器,阐述了漆器的时代体现.简言之,漆器造型艺术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和演变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彝族崇尚黑、红、黄三种颜色。彝族漆器均以黑、红、黄三色彩绘。它最具彝族传统审美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彝族漆器艺术逐渐演化成了三色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广泛用于建筑,绘画,装饰等领域。文章主要探讨彝族漆器与木器、漆器与传说、漆器与髹饰、漆器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清代宫廷艺术是清代艺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漆器艺术又是其中特有的一个门类。清代的漆器制作以宫廷养心殿造办处为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由于不惜成本,制作出的漆器华丽精美,代表着清代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敦煌寺院籍帐等文书中漆器和小木器皿的分析,可知敦煌地区所见漆器等多数来自外地,但从文书中记录有"画漆器先生",知敦煌本地也生产少量的漆器.当地的普通百姓也多能使用漆器和木器皿,因为敦煌寺院文书中所见漆器,大量来源于信徒的布施供养.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1、3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共700余件,是目前发现的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批。漆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表明代表权力与地位的笨重的青铜器被精巧的漆器取代,结束了它作为特定时代审美文化载体的使命。漆器在传承和变异中建构了汉初故楚特有的审美风尚,表现出汉初崇尚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汉代漆器纹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漆器在中国古代漆艺史中占据着最辉煌重要的位置,艺术魅力独特。本论文着重从纹样题材、组合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对汉代漆器纹样进行梳理、归纳,试图展现汉代漆器纹样的概貌。  相似文献   

12.
漆器艺术是一门比汉字更为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漆器史上是个大发展和极其繁荣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漆器以楚国的最为著名。楚漆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应用与艺术趣味的完美结合。本文从楚漆器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楚风浓郁的人文环境入手,从漆器的主要纹饰及其发生机制、器物造型、装饰手法、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深入而全面地阐释楚漆器的纹饰的形成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漆器和漆艺最早产生在中国,远自汉代开始向外输送,并代代相传,不绝于迹,构成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有关中国漆器,漆艺的文献记录和研究相当匮乏,有关漆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也注意不够,本文通过搜索考古和中外文献资料,着力对中国古代漆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表现作些勾勒,以显示中国古代的漆和漆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南海Ⅰ号"试发掘中出水了一批漆器残片.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Ⅰ号"沉船中存有一定数量漆器文物的可能性极大,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实验研究材料,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选取部分残片进行了几种加固方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但是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同样不能忽略。北京脱胎漆艺就是这样一个个案。这种工艺知识在清宫造办处油漆作档案中,与其他漆艺一同被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民间的油漆局得到传承;油漆工匠在工程空闲时用它调节行业生活、补给生活。从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系统和行业民俗文化两方面考察这个个案,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福州漆艺源远流长,从宏观上说,它的发展基本和我国中原地区的发展情况是一致的。根据典籍与墓葬发掘,可以说福州漆器成熟于宋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方漆器的发展状况、工艺特色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对传统技艺的梳理与记录性保护;对大方漆艺的艺术风格作出合理的定位;培养相关艺术人才;强化品牌保护意识等传承与发扬贵州大方漆艺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以其飞扬灵动、神秘怪诞和抽象构成的审美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基于楚国的自然宗教特征,楚漆器艺术中自然形象与审美意义的联系通过象征的方式而产生。根据黑格尔艺术象征观点,艺术中形象与意义是统一与对立的辩证动态过程,由此而产生了象征、古典与浪漫的艺术类型划分,中国楚漆器艺术就属于象征艺术中的典型。黑格尔针对东方艺术提出的艺术象征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中感性形象与普遍意义的具体表现和内在联系。其中,神秘、怪诞的自然意象的拼凑与组合都是楚人基于幻想的审美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薄料”色髹技法可以制造色彩光泽度较高的脱胎漆器工艺品,改变了传统脱胎漆器采用大漆原料导致色彩暗沉,仅有红、黑两种主色的情况。本文采用金箔、银箔、铜箔和广油研磨得到色泥,将色泥和透明漆、大漆等进行调和制备“薄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料”成膜化学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薄料”彩髹样品的界面厚度和银泥、银色“薄料”表面形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小的金属箔片对“薄料”的干燥成膜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薄料”平均厚度在7~30 μm左右,研磨的银泥中银箔片粒径为10 μm,且在银色“薄料”中,银箔主要起镜面反射作用,可以使得脱胎漆器的光泽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