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教立交桥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需要。目标是按照大职教的思路,在农村初二后分流、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高等职教本专科之间形成联结,建立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等并行的、上下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进入不同阶段(初中、高中、专科)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提供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普通初高中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选择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职业学校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阶段选拔,进入普通教育学校的相应阶段,从普通学校毕业及进一步深造。各级职业教育适当分工,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为此,要改革招生制度,实施劳动预备制度,调整中等职教布局结构,加快专科层次教育的并轨。  相似文献   

2.
立足库区实际发展初级职教陈华平1995年丹江口市教委批准我校为初三分流职教试点学校。一年来,我们借此机会大力开展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力求理论与实际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镇情,学校开设了柑桔栽培、淡水养殖、牲猪饲养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1991年我应意大利工人职业培训发展研究所的邀请在罗马和工业城市都灵对该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主人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意大利职业教育的改革试验。他们的改革思路很有特色,现介绍如下。一、意大利的职教体系意大利的职教体系主要包括教育部管辖的职业中学和技术中学进行的学校职业教育和劳动部所属的大区职业培训中心进行的培训这两部分。意大利施行8年义务教育,小学5年,初中3年。学生14岁初中毕业,这时进行第一次分流,有一部分人要就业。14岁的青年走上社会,年纪毕竟太轻,目前意大利有关方面正在研究是否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2年。继续升  相似文献   

4.
西部职教发展存在对职教认识滞后、普通高校扩招、经费短缺等外因和招生混乱、轻视教学、学校缺乏自主权、专业更新不及时等内因。应采取转变观念,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加大经费投入和内部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5.
在这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尤其是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序开展,我国学者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目前,职教师资整体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培训机制、培训模式亦作为可行的操控切入点,着力创建全方位的师资培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未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萍乡市芦溪县河下中学是一所有1400多名师生的农村初级中学。近几年来,我校探索出一条农村职教发展的新路子———实行初三分流。在高度自愿的前提下,将初三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一部分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通过实践,效果很好。近三年来,我...  相似文献   

7.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规定: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1年10月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申职教发展方针。在两个《决定》精神引导下,各地对职教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大力加强。由于原来基础较差,人们职教意识普遍薄弱,当时我国职教的办学自然而然地采取了政府为主的、办正规学校的模式.无论是职教目标的确立、发展的规划,还是学校的设立、管理、投入,抑或是师资的调遣,学生的分配,都由政府承担负责。这种办学模式,对刚刚起步的职教起了保护…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政府对中职学校师资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许多参培者认为培训与工作实际不相适应,究其原因在于职教师资培训的理论研究薄弱、培训缺乏职教特点、与教师需求相去甚远。所以,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规律研究,从当前师资培训现状出发,明确其培训的理论出发点,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体系和培训形式等方面探索出切合中职学校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在“八五”期间,由省教委总结并在全省推广了五种三教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是普教与职教相结合的渗透型模式,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动课和劳技课。二是普教与职教并存的分流型模式,全省有468所农村初中进行初二、初三分流教育,占农村初中总校数的54.3%。三是普教与职教对接的附加型模式,在普通初中毕业后,再加一段或一年的实用技术、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四是职教与成教合一的复合型模式,主要以农职业高中和农村成人大中专学校为依托,既进行学历教育,又开展短期农业技术培训。这种类型的农村成人大中专学校…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对周边环境的辐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从以下几种途径与周边社会环境实现资源共享:组织职教集团、开展技术服务、开展社会培训,(包括下岗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使学校逐渐成为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为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设备、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其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超前…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中分流研究历史久远,持肯定意见者认为班级分流能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持否定意见者认为,分流教学没有提高学业成绩,有损教育公平。目前在我国高中,普遍实行把学生按照不同成绩编入重点班(或称快班、实验班)和平行班(或称慢班、普通班)的班级分流制度。尽管研究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建议应该采取两项行动:减少班级分流的使用,在保留班级分流制度的学校改善班级分流制度。  相似文献   

12.
管理资讯     
《中小学管理》2005,(9):59-60
北京实施新一轮初中建设工程,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将渗透职教因素,福建厦门民办校教师享受免费培训,宁夏对学校实验班进行整顿,河北评估教育不靠升学率。  相似文献   

13.
记者日前在南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至少26亿元专项资金,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该计划包括4个项目:一是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到2015年,全国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组织10万名参加国家级培训,还将选派4500人到国外进修或培训。二是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2万名具有2年以上教龄、35周岁以下的中等职业学校青年专业教师将到企业开展半年实践。三是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四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 ,将支持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特色.教材。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与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早在1972年英国詹姆斯在《教师教育与培训》中就指出,教师教育应分为:个人教育、职前教育和入门训练、在职教育与培训三个阶段,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在职教育与培训是改善职业教育质量最迅速、最有力、最经济的方法与途径。截止到2000年5月,我国已分两批,批准了41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这些基地,为职教师资的在职培训提供了阵地、创造了条件,各级职教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建立教师三级培训制,提高教师…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建设不可忽视校本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校本培训是传统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阐述了校本培训在职教师资建设中的作用,呼吁中等职业学校要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训就是将学习培训、工作研究融于一体的学校研究活动和教师培训行为,我校以教师适应新课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研训内容.通过有计划的研训活动解决新课程中的观念、技巧、方法等多层问题。在研训一体化带动下建设“教育生态园”,使学校按照教育的规律科学发展,让教师和学生按照科学发展规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五阶段职教模式的分析,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严格按照五阶段职教模式的五个阶段构建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职教分流是指学校教育系统根据社会的需要与学生个人的意愿及现有条件,引导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配到不同的渠道,让其分别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活动。分流教育应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技术含量的一条绿色通道,但为什么步履蹒跚呢?一、原因剖析  相似文献   

19.
抓转岗培训企业职教促企业发展张丽抓好待岗、下岗职工的转岗分流培训,对促进企业深化改革,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山东煤炭企业职工转岗分流培训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实行转岗分流培训是当务之急煤炭企业职工的转岗分流培训,是煤炭企业实行“两个转...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强化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完善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加强职业学校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统筹调配、使用师资,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合理解决职业学校教师的各种待遇等问题,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探索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