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谈职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和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为大学,不仅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指心灵自由的无限性.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的本质与其说是传授知识、创造知识,还不如说是创造自由的心灵.所以在本质上,大学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大学教育首先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必须克服将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知识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的道德化,以及将科学与人文二者相分裂的错误倾向,在全社会倡导与树立现代人文观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的界定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释义)。笔者认为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 ,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现行的语文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正涵盖了以上几个…  相似文献   

5.
“人文”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上讲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人文”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精神文明。《辞海》解释说 ,“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那么 ,“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它是指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 ,有利于人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一、简单回顾在西方…  相似文献   

6.
<正>一、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就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培养。人文精神从广义上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从宏观来讲是指在个体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微观上指的是个人的气节;狭义上指的是人文知识在一个人身上的内化,表现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内涵。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包括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平、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在学校日常的各项工作里,我们应贯彻新课改和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和人生的定位,在学识上的积累、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就文化素质而言,它主要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两个方面。人文素质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凝结为人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教育传统。通俗地讲,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性、道德、文化、情操、信念、审美、学问、修养等品性。人文素质是人的诸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  相似文献   

11.
章海华 《考试周刊》2007,(42):21-2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备人文知识、态度和行为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初步诠释语文教学在人文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艺术、哲学、史学、伦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特别是历史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收、受人类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益于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3.
陈绍明 《云南教育》2003,(25):18-20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依据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结合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以广泛的人文熏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过去,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比较狭隘,往往重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因而,出现了单纯传授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具备文、哲、史以及艺术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并在心理上所体现的综合精神,人文素质主要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在人类文化中最根本的精神;而人文精神知识修养是指在学习后,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人文学科知识,并且以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作为其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内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7.
赵锋  徐星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10,(17):42-44
“高素质的教师,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典范。科学既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又指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以科学的知识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人文则是指教师在广博的知识支撑和崇高精神文化濡染下形成的艺术修养,包括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等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 :“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 ,而应该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 ,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治、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 ,如何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一、对人文精神的再认识人文 ,是指与人有直接关系的文化。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 ,…  相似文献   

19.
吕京 《高中生》2012,(25):31
公民教育是增强人们的公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的主要手段。公民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公民教育是指传授公民必要的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从狭义上讲,公  相似文献   

20.
人文 ,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 ,一般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学科。人文素质 ,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道德、气节和思维方式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通过人文教育来培养的。而人文教育 ,是以个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目标 ,以个人全面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观。它关注人的现实 ,关注人的命运和未来 ,关注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文学作为一门科学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实施人文教育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