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背景:在一次合作教学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用严谨的教学风格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课后评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这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了评述。突然,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过堂课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可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价值吗?”“教学内容有价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也引发了我对环绕在我头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为什么学生总不能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等问题再度深思。  相似文献   

2.
于成铁 《小学生》2013,(7):63-63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为数学有效教学增加催化剂,更加彰显数学魅力.那如何实施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呢?就这话题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身边的生活事件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中,为了形象生动地引入代入消元,我先请同学们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深刻体会"替换"、"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请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很快理解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精髓.又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的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相似文献   

4.
王忠伟 《考试周刊》2013,(57):76-76
<正>通过听课和学习,我发现有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是不是少了些什么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缺少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过于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何变"课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可见,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那么,如何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其实当学生发现数学无时无刻不跳跃在自己身边,并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学了本领就想用"这是孩子的天性.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数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让学生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教学"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我听了一堂课题为&;lt;两位数乘两位数&;gt;的小学计算课,任课的是朱乐平老师.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我不懂“等语言,如:“我不懂,你能说得更清楚些吗?““我还是不明白,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错了,谢谢同学们的帮助.“朱老师为什么频频使用这样的语言呢?我认为,这些语言的后面体现了朱老师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理念.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下面我来谈谈这堂课的语言特色,即为什么朱老师在课堂上说那么多“我不懂“.……  相似文献   

9.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一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学中,怎样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论述的主要解决方法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用一个个生活情景把知识串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前让学生熟悉比较抽象的生活资料;第二,借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自然现象学习数学;第三,课后延伸,补充"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0.
陈娟 《贵州教育》2008,(15):31-3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探究性材料,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春 《湖南教育》2005,(13):44-44
观察身边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心较强,对生活中很多事物的观察视角独特,但他们还不会自觉地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存在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练习题:说一说生活中与加、减法有关的事情。陈少桐小朋友第一个举手说“:平时,我家有3个人吃饭,过端午节这天,我们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过节,这天…  相似文献   

12.
董桂玲 《考试周刊》2013,(97):74-7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  相似文献   

13.
入学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他们头脑中的数学经验与"学校数学"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更需要对学生的数学经验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以帮助学生实现"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跨越.  相似文献   

14.
<正>有趣的、现实的、具有困惑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学习有生长点。为此,教师应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用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思考解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螺旋上升,而且也把数学的发展与生活、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五性"并重,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一、让数与计算情境化,增强趣味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还存在着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情景再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在课堂上总会把数学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一课,在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100以内的数时,他们的回答竟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如有学生说:"我妈妈今年50岁。""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心里有些纳闷。也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原因,于是我接着问:"那你爸爸今年多少岁?""60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提出问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1)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说,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们并拢着举起你的左手,慢慢地将五指张开、并拢.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热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教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热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教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