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欧盟委员会教文总司主办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第一次会议"在比利时举办。作为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框架下重要的后续活动之一,本次会议除开幕式外,还包括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中欧高等教育合作展、中欧调优联合研究项目实施工作研讨会以及中欧高等教育政策对话四个模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代表中方负责承办中欧大学校长对话活动,欧洲大学协会(EUA)和欧洲学术合作协会(ACA)代表欧方负责协办。中欧双方共有18位校长、副校长、主管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负责人以及欧盟官员作为受邀嘉宾分别就不同主题进行了发言。本期刊登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副校长简·科尼利斯在大学校长对话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4月25日,由中国教育部和欧盟委员会教文总司主办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第一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弗拉吉艺术中心举办。作为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框架下重要的后续活动之一,本次会议除开幕式外,还涵盖了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中欧高等教育合作展、中欧调优联合研究项目实施工作研讨会以及中欧高等教育政策对话四个模块,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由此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正>尊敬的吴海龙大使,尊敬的特鲁钦斯基总司长,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荣幸出席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第一次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位大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13,(10):12-14
2012年2月,中欧双方领导人正式宣布建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4月,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与欧盟委员会教文委员瓦西利乌女士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双方签署了《联合宣言》并公布了《后续行动文件》。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后续工作之一,中欧双方同意适时设立"中欧高等  相似文献   

5.
临近2005年岁末,“中欧高等教育合作政策论坛”、“中非教育部长论坛”、“第五届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中澳跨国教育质量保障与管理研讨会”等一系列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的话说,2005年,中国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可以说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与欧盟、与非洲、与亚洲等地区搭建了全新的地区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并在“强强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新的突破和进展。曹国兴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是中欧建交30周年,中欧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双方在政治…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欧盟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作为深化中欧合作关系的第三支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其中,中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不久,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ECHE)在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成立。ECHC致力于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与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双方高等教育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欧盟中国博士教育合作(EU-China DOC)项目。近日,为深入了解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与主要活动,以及EU-China DOC项目的进展情况,本刊对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畅教授进行了专访。朱畅教授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VUB)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能力中心的主任,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认识。在访谈中,朱畅教授肯定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指出中欧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要顺应双方发展需求,建议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创新与加快国际化发展时适当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一体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和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从学生交流、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科研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台海两岸积极回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宏观运作体制上具有相同之处,两岸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等因素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基础;但在两岸交流与合作实践中,仍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壁垒。为此,文章主张两岸高等教育应密切合作,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来考量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度化,并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展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刘延东国务委员,各位来自中国的部长、副部长,亲爱的同仁们:今天能和刘延东国务委员一道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我感到十分荣幸。孔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借此机会感谢在北京和布鲁塞尔为筹备此次会议而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对你们的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今天上午的会议反映了我们加深彼此合作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澳门地区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受地域狭小、资源缺乏等方面的影响,澳门高等教育更加需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文章对粤澳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人员流动、课程、科研、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晨 《华章》2011,(25)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改革开放后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原因和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中国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队伍的进程.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的特殊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非洲大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的高等教育区成为拉美与欧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目标。在"拉美—欧盟"高等教育区的建设过程中,拉美国家在教育项目与合作、跨地区的人才流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拉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的高等教育区成为拉美与欧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目标。在"拉美—欧盟"高等教育区的建设过程中,拉美国家在教育项目与合作、跨地区的人才流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拉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从对外汉语教育、留学生规模、招生专业三方面对云南与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进行梳理,阐述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方向,使其更符合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两岸高校交流合作呈现出日益开放的多元化格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由于受两岸政策壁垒、两岸长效交流合作机制缺失以及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无法实质性深入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障碍。因此,需要实施"强化政策保障,规范两岸高校交流合作"、"设立两岸高校交流合作委员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广‘校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两岸高校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深化两岸高校交流合作的应对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新特点。但是,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还应从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双重主导功能,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与东北亚各国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引进东北亚各国优质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等,推动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各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13,(10):79-80
2013年4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出席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第一次会议期间,前往欧委会总部拜会了欧委会教育、文化、青年与多语言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女士,双方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瓦西利乌委员首先对中国四川芦山遭受强烈地震灾害向中国人民表示慰问,并向死难者表示哀悼。她对中国政府在地震灾后所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粤港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展望庆回归专稿吴福光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藉着地理、人缘和文化上与香港关系密切的优势,在发展粤港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比起内地高校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香港“九七”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泉州与台湾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呈现出合作领域拓宽、合作项目众多、合作模式多样等特点.但泉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还存在合作渠道不够畅通、层次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设立交流合作专项基金,促进双方有关管理部门间的合作,创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应是当前深化泉台高教交流合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呼声与要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提出,三地在这方面的合作也有广阔的前景与迫切的需求,但实际进展缓慢。主要障碍在于观念的差别、制度的差异和水平的差距。本文认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要想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突破,就必须跳出经贸谈合作,必须有中央政府主导,在国家层面上布局,内地高校也需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把交流与合作逐步制度化,把重心下移,真正鼓励校、院、系、所和个人去行动,才可能更具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