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促进学科教师可持续发展,是学科教师队伍培训的目标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尝试开展了学科“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通过各种研训活动,借助多样载体,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设计改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效开展“研训一体”学科教师培训,我们的策略是:一、关注问题研究。找准“研训一体”的起点研训一体,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教研和培训分离的局面,将教研和培训有机整合,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一体,  相似文献   

2.
陈辉 《中国培训》2015,(2):60-61
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改革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提高中职英语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中职教育的中重中之重。嘉兴市在开展区域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坚持"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的理念,明确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力求将研训活动与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机相结合,开展  相似文献   

3.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三教合一"教师培训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  相似文献   

4.
"合作竞研"为我校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的校本研训活动形式,是学校培训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合作竞研"指学校组织教师以年级组、竞赛团队或外出观摩团队为单位在一种全新的竞相研究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活动,以达到创新校本研训、提升每位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帮魁 《教书育人》2008,(10):29-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受到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并为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展实践探索,但仔细审视与反思我们走过的历程,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校本教研脱离实际、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分离、教师培训与学校管理两张皮等等.如何改变对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在认识、理解与实施上的误区呢?我在近两年的教研与培训管理实践中对"管训结合、研训一体"校本研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从事教研工作多年的专职教研员,在课改大潮中,应怎样做学科教师们的领头人,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改实践中去,与课改同行,与教师共同成长?就教研员的本职工作——"教"与"研",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为例,阐述了"教什么"和"研什么"以及"教与研后的反思"等观点与实践做法。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研训一体化"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本文探讨了校本"研训"分离的现状及后果,点出了研训结合的必要性,从三个纬度即"以研促训式"、"发现-解决"式、"问题-探究"式、"个例-共性"式的培训,提出了运用校本"研训一体化"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园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明确了"研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管理策略和教研方式,使园本教研贴近教师的实践和实际需要。通过教、研、训为一体的培养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以教师的发展来实现幼儿的发展"的幼儿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开展教师职后教研培训工作,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从整体进行架构,积极探索区域科研、教研、培训、电教等"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从推进"深耕式"内涵发展课题研究、开展"主题式"学科教研培训活动等方面寻求专业支持的有效途径;同时,培育多维度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构双向互动教师研训基地,提升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文化建设水平,形成行为自觉的研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周国庆  龙飞跃  殷华  黄胜文 《教师》2019,(1):111-112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作为湖南省教育厅11个“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新模式、新思路。区域推进“研训一体”,进一步整合教研、培训、信息化职能,实行“研赛培”相结合,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做实区级培训,实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林钦 《福建教育》2008,(3):15-16
在新课改背景下,坚持以校为本。构建研训一体化平台,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以训促研,以研代训,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推动力不是来源于岗前培训,也不是来源于在职的脱产培训,而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确立了整合教研和教师培训的思路,进行了以校为本、立足教学的实践探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教研员应该进一步树立学科发展观、教师发展观和学生发展观,深入了解基层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更新教研观念,改进教研模式,积极开展教研员"上课 讲座"互助式教研、"研教一体化"教研、"双体互动、研教融合、多层辐射"美术教研,运用个性化美术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融合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网络研修替代传统的单一模式的教研与培训成为一种趋势。教育技术具有团队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具备构建区域网络研训体系必要的条件。本文从解决教育技术研究的现行机制与当前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平台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论述构建网络研训体系的必要性;探索包含“四团队”和“三体系”区域网络研训体系的组织架构及建设流程;研究基于教师网络工作坊的区域“两坊融合研训机制”;构建“两坊三研二训课例研修”及“两坊融合主题研修”区域网络研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为兼任的,他们的主要精力在学校管理或任教考试学科上。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引领、教研支撑、培训融合、技术保障"四位一体教师研训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日趋成熟。"团队合作、展示促进、评价激励"教科研训一体化有效促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5.
研训一体就是将教师研修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教研是培训的基础,只有深研,方能笃训,研训一体体制下,教研工作不可削弱。本文就研训一体体制下的教研工作的模式、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开展教研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福华 《中国教师》2012,(12):33-35
<正>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于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制——"研训一体"应运而生。"研训一体",即原来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构上、工作上的整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机制。[1]通过"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以教师为主体的"研"和"训"进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体,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在"研训一体"意义上的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为"研训教师"。作为大连教育学院研训教师之一,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研训班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7.
研训一体是指上级业务部门或师资培训部门借助本区域学科发展共同体进行科研引导、教研同行的运行方法。保教并重和一日生活是幼儿园的特点,研训一体双向构建园本教研在幼儿园的实施,能促进幼儿园科研、教研、培训的质量提升。本文就概述了研训一体双向构建园本教研,分析了幼儿园教师现状,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研、科研、培训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各校领导、教师、全体教研员的通力协作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坚持开展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研培模式研究,在探索提升辖区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长白山地域特色的研培之路。针对这种地域差别、教师素质差别,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尽快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开展"三位一体"的研培模式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望都县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为宗旨,对教师研训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了集教研、培训、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研训教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机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投稿指南     
<正>1.区域教师进修院校改革发展趋势研究2.探析研训教师(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3.新形势下教研工作转型、教师培训专业化研究4.探索基于移动终端技术应用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新方法5.探索适应区域教育发展及市场化要求的专业化教育服务模式6.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与评价,探索中小学"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