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对北京市宣武区7所普通中学进行了调查,在2511名初中学生中,“厌学”学生有571人;对扬州市14所中学的1365名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厌学”学生268人。“厌学”学生在各地区都达到了20%以上,至于存在各种“厌学”情绪,但还没有成为“厌学”学生的人数则更多。一、学生“厌学”的成因前不久,我在本校也搞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厌学”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三点:1.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厌学”与“厌师”有关调查发现,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某老师,就喜欢该学科的现象,这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调查中,学生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要消除高职学生厌学心理就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与其有关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乐学与厌学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巳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来探讨学生厌学形成的原因。但至今还末见有关厌学学生与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关系的系统报告。本文对乐学学生与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了对比,旨在揭示出厌学与乐学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现象。学生厌学主要与学生个人自信心不足、缺少理想抱负、学校课程设置和教育及评价方法有关;也与社会风气不良、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学校教育中采取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策略是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措施。家庭教育的配合和社会环境的净化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方双虎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来探讨学生厌学形成的原因,但至今还未见有关厌学与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印象中,学业成绩优秀、表现出色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都强,一般不会厌学,相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才会厌学。但是根据有关数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厌学情绪,这部分学生已占据一定的比例。厌学不仅会给学生个体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试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四方面探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强 《河北教育》2000,(4):44-44
厌学情绪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的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 ,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 ,影响个体发展 ,甚至贻误终生。我们这样讲 ,并非有意耸人听闻。有关调查显示 :当代中小学生有52 %的人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 ;有近12 %的人厌学情绪较严重 ,已经使学业成绩受到影响。儿童少年期 ,正值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代 ,何以产生如此严重的厌学情绪呢 ?1 .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难以应付 ,导致滋长厌学情绪。近些年来 ,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为什么成了失败者、厌学者 中小学生厌学、缺乏成就感的情况比较普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负担越重,厌学者越多,自我感觉良好者越少。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阿特金森的有关成就动机实验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学生为什么成了失败者和厌学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目前高职生的厌学现状与原因,探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厌学的影响程度。方法:自编"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永州职业技术学院122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然后将122名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照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认为厌学者有56人,占46%,中度以上厌学者有85人,占70%,厌学时玩手机者有69人,占厌学表现的57%。在厌学原因调查中课堂教学效果差位居第一。结论:高职生厌学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课堂上玩手机是厌学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外因之一。通过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自身习惯、个性心理等有关,厌学情绪的产生会对学生学习、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改变教学心态,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和课堂管理的弊端,并加以改进,还要积极激励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健全学生自我意识,这些都是消除初中生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职校学生厌学心理普遍严重,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很短,而课余上网时间较多。中专学生厌学情绪高于高职学生,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高于低年级学生。对策:营造校园学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住校生晚自修管理,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开封市三所小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厌学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业成绩越差,厌学现象就越严重;学生厌学不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好坏影响学生的学习;厌学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厌学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有看电视上网的习惯;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小学生厌学表现的特点,笔者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人际交往困难是小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观原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师素质不高和态度不端正、家庭教育不当、亲子关系不和谐、社会不良因素等是学生产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海芹 《天中学刊》2005,20(4):137-138
学生厌学是困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被动学习、学业失败、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及教材陈旧、教法落后等。其教育对策包括从改变外部学习条件出发,避免与矫正学生的厌学情绪;从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出发,变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大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厌学既与社会、家庭、高校等外部原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内部原因相关。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机制,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改变高校教育方式,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模式;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5.
广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广西四所高职院校500多名学生学校满意度、厌学情况及厌学原因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对学校非常不满,36%的学生对专业不满,学生厌学问题严重,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对学校非常不满;学习困难;没有内在学习兴趣;缺乏意志力;就业前景不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以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分析中职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和培养健康心理的对策。以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素为侧重点、以心理疏导为主线,研究了克服学生厌学的对策: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还要为学生创设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当然,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结合在治理厌学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突出表现在对待学业上,很多学生(其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理,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学习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的社会中,中学生或强或弱地存在着厌学的暗潮。有关资料调查发现,在中学生里,有厌学情绪的比例逐年递增。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关系密切,朝夕相处,相对外界力量而言,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况,随时做出调整,随时进行干预。所以我个人认为,班主任应充分的了解关心学生,才能有效对厌学学生实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帮助厌学学生,教师最好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学些心理学知识.转变学生厌学态度的策略: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产生厌学态度的原因;其次要掌握转变学习态度的相关理论;再次要熟练运用转变厌学态度的常用方法,如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法、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等.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众多的学生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厌学。厌学,是一种学生对学习厌倦、厌恶的心理现象。我对学校1000多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每个班大约有30%以上的学生具有厌学情绪,其中男生在厌学学生中的比例约占70%。这种情绪有多种表现,例如: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