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定义如下: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魏云 《考试》2014,(Z1):59-61
<正>唯物辩证法是《生活与哲学》最重要的板块,是历年高考不可回避的必考点,主要讲述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涵盖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其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事物的内部来讲,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从事物的外部来讲,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从整个世界来讲,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世界上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3.
《矛盾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部矛盾即内因引起的。这集中表现在两处:一处是在批判形而上学时,说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意思是说承认外力的推动是错误的。一处是在给唯物辩证法定性时,说唯物辩证法是“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并且认为形而上学由于否认了这一点,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以上均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5、276页)。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都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承认了外因的“引起”作用,是不是就不能解释事物质的多样性?下面我们用一些事实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彰有 《新高考》2007,(12):7-9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讲联系的观点,第八课讲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的联系是: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状态,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5.
阮杏娥 《教师》2008,(14):127-128
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提纲竿领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以及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深刻剖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强调坚持既唯物又辩证法的观点才能把握理解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真正实质与动力;明确界定了唯物主史辩证法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辨证法以及诡辩论的差异;溯源追本揭示了两种发展观对立的及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与社会历史根源…… 这一系列言简而意赅的阐述。使《谈谈辩证法问题》成为一部关于辩证法问题的不柯力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对人们深刘透彻地理解、准确精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与灵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 马克思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历来存在着原则分歧。修正主义者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有矛盾,不承认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是违反唯物辩正法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语文科唯物辩证法的意见(一)小学语文科要向儿童讲一些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儿童初步具有这些观点,学习用这些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小学阶段要讲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下面这些:1.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反对主观的看问题和破除迷信;2.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反对静止地看问题;3.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反对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4.矛盾和矛盾的普遍存在,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事物就不断地向前发展;5.人能够认识世界,能够改造世界。(二)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不专编唯物辩证法的教材,就语文课本里关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课文,致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认识事物。怎么讲法,见后附一二年级讲唯物唯辩证法教学说明。  相似文献   

8.
两种发展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发展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一种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是对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克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实践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9.
上一讲,我们讲了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凝固论。这一讲,我们要讲矛盾普遍性的原理,讲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一切事物。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运动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认清社会主义时期就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自觉地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中哲学常识内容多,概念多,原理抽象,而学生的经验、知识又相对有限,有时很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注意更多地使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努力让每堂课都充满乐趣和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一、引用寓言故事哲学常识部分讲到,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说: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四人帮”正是用这种宇宙观看待十七年的教育战线,颠倒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把个别当成全体,否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强行炮制出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妄图全面否定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打倒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领导同志,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狂妄野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而事物  相似文献   

12.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或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但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普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事物也是普遍发展的。发展是通过矛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史上最完整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和运用辩证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 ,是提高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途径。高考作文往往涉及哲学观点 ,我们如果能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材料 ,认识问题 ,就可以高屋建瓴 ,一矢中的。一、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一切现象以及每一事物的内部诸要素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既然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任何事物总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那么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 ,就必须运用联系的观点 ,注意和其它问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如不学好矛盾概念,就不可能学好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原理,就不可能了解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实质,就不可能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它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有些同学往往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谓矛盾概念混同于哲学中的矛盾概念,把一些不团结的现象,如争吵,冲突称之为矛盾,把团结友爱,协同一致视为不存在矛盾,把前言不对后语看作为矛盾等。显然,这是对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缺乏科学的理解。也只有学好矛盾概念,真正理解它,才能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学会全面看问题,克服片面性,少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此,我们应当下力气学好矛盾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哲学课程中,"形而上学"一词可谓浮光一现。它主要是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面被"拎出",继而突兀地遭指认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事物的错误思维方式。但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征、弊端及危害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说理性阐发,以致形而上学不仅未能得到清理,反而附上了某种"思辨性"魅力。为捍卫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中学哲学课程可将典型的形而上学体系——柏拉图"理念论"——作为鹄的,理性地、溯本地批判形而上学思维的狭隘性,生动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而上学终结者的理论地位,阐明唯物辩证法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事物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客观本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内因和外因     
在唯物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与唯物辩证法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运动和普遍联系的原则直接有关。不了解它,就不能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真正划清界限。如果不了解内因的作用,就无从理解物质的自我运动,无从理解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而把物资本身看做是不动的、静止的,物质之所以能运动,仅仅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这种看法无疑地是形而上学的。不仅如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在物质的外部寻求物质运动的原因,这又不能不走上唯心主义。另一方面,要是看不到外因的作用,那末,这就是否认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把事物看成是彼此互不影响、互不相干的孤立的东西,难道这  相似文献   

18.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这个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大家都没有异议。但如果从矛盾内部的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性上进一步探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就众说纷纪,莫衷一是。现在哲学界摒弃了过去否认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片而强调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承认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认识到的结论,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更为深刻的表现。然而,事物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的认识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充满矛盾斗争的统一体,事物的变化发展遵循着辩证法的规律.作为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与唯物辩证法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恩格斯曾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1]这意味着,数学除了自身知识和思想方法外,还体现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以联系观和发展观为总特征,包含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辩证否定规律.这些规律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最普遍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实质、状态及趋势.因此,唯物辩证法是一切实践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根本性指导方法.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适时揭示与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物质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把握变化规律,捕捉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误区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解析】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说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各个事物内部以及该事物同周围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