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的学生,为作文所苦的大有人在,一写起作文,笔杆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转不出思路;当下的教师,范文讲了一篇又一篇,手法讲了一种又一种,却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其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  相似文献   

2.
一篇好的文章,内容要新颖;要充满童真童趣;要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多次修改文章;积累习作素材;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古诗以其深邃广博的思想内容、简约的语言形式、含蓄丰富的情感世界滋养人的品格情操、启发人的心灵智慧.把古诗改写成一篇篇习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作文难教,古诗改写作文更难,离我们年代久远的古诗所叙之事、所描之景、所体现的生活背景及诗中的语言都离学生的生活遥远,学生理解都成问题,要还原诗中意境,把古诗改写成一篇篇较为丰满的作文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教学核心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中专语文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作文课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的情况。究其原因,与当前的作文教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关。"新生活教育理论"由于重视生活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呼唤作文教学向生活的靠拢,为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  相似文献   

5.
正教了多年的语文,辅导了多次的作文,评阅了多篇的习作,发现学生作文的状况是出类拔萃之作凤毛麟角;平庸乏味之作俯拾皆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自己的总体感觉是"欲语泪先流"。回想起来,自己的作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个性表达,很少在细微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掘学生的思想感受,致使他们的作文立意不高,选材脱离生活,内容枯瘪,情感缺失,语言乏味。面对新课改和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又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令人堪忧,内容干瘪言而无物,没有新意。新乃作文之生命,如何写出新颖作文?关注生活,生活是创新作文的源泉;放飞想象,想象是创新作文的活水。  相似文献   

8.
<正>一、融入社会,走进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生活开始,教师指导从作文内容着手是解决作文难、无话可说的关键。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是对社会生活的快速反映,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大到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事件,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这些鲜活的内容,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视野,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内容,活跃了作文教学的思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整合这些生活资源、信息资源、思想资源,引新闻之“水”,浇作文之“苗”。新闻报道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了记者的思维加工,是精选、浓缩、提炼了的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就是拓展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引向广阔的社会,丰富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中积累信息、激活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从写第一篇作文起,到高中毕业,一个学生所写习作粗粗算来也有千篇之多。平心而论,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过了作文关?究其原因,制约学生作文的瓶颈主要是缺少阅读积累,缺少生活积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一作文教学现状?在近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阅读书籍与写作结合,将感悟生活与写作结合,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一、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如果不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1.
王连芳 《天津教育》2014,(17):107-107
我们知道,写作,历来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年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如何让他们爱上作文,并写出一篇篇美文呢?为此,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将生活之水引入作文。  相似文献   

12.
肖艳舫 《考试周刊》2008,(49):43-43
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但学生"谈文色变",不是慨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感觉写作之物平淡乏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拓积累之流,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情感认识、积累感受。学生只有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生活阅历,熟练的写作技巧,丰盈的活水才能奔腾不息,一篇篇的上乘之作才能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要从内容入手,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各科教学、课外阅读沟通。作文从内容入手,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表达出真情实感。去年我市小学毕业会考的作文要求是“回忆你最喜欢的一次课外活动,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由于这方面的题材比较丰富,学生作文的内容就比  相似文献   

14.
作文素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一篇好的作文是由充满生活色彩、洋溢生命气息、反映时代精神的素材组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素材的选择、运用上有所创新:素材情节不落俗套,巧妙构思展示新意;重视丰富素材情感,合情合理进行联想;拓展延伸写作素材,逆向思维视角独特;选用妙趣素材,激发作文活力。这样的作文才有清新之感、血肉之质,才会流光溢彩,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5.
唐成娟 《小学生》2013,(9):18-18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之源,单一的命题作文,造成学生奉命而作,枯燥无味;机械地模仿作文,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墨守陈规;写远离的内容,造成学生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关键要把学生的作文引向多彩的生活。这就需要为学生开辟丰富的"作文市场",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市  相似文献   

16.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演图法”,把观察生活和观察画联系起来.例如,写《擦玻璃》这篇看图作文时,教者组织几个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表演,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把这一“生活”片断移植到作文中去.这样既丰富了看图作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周围生活、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文者,乃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我认为: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对此,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感悟生活,表达个性化生活处处有作文。对此,叶老曾打过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其个性。只要…  相似文献   

20.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 ,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生活要素。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离开了生活 ,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生作文也是这样。目前我们的学生多数写的是“遵命作文” ,明明没有与作文题相关的生活 ,迫于无奈 ,却硬要去“挤”、去“榨”。难怪不少学生反映 :“头脑里空虚得很 ,没有什么可写。”如果以每学期练写十篇作文计算 ,在小学阶段 ,每个学生至少要练写六十篇作文 ,这需要多少生活积累啊 !因此 ,平时要多让学生收集素材 ,为孩子们创设必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