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引言 清朝初年,江南文士邵长衡写了一篇《阎典史传》,记叙阎应元和他领导“江阴守城”的悲壮事迹。此文历来为人传诵,自1990年选为高中语文教材后,更广为人知。文中叙江阴民众奋起抗清的直接起因说:“剃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闰六月朔,悬明太祖遗(?)明伦堂,率众哭且拜,士民蚁聚者万余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江阴守城”的序幕由此拉升,一道“剃发令”成了引发江南广大士民大规模抗清斗争的导火索。原来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主要是成年男子——的发式,诸如头发的去或留,长或短,散或瓣,都曾经大有讲究,绝非个人的生活私事,而且在不少时候发式成为区别“夷夏大防”的重要标志,并因之而演化成为流了许多人的血,丧了无数人的命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发式,关乎夷夏之大防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孔子对管仲的政治主张批评很多,但他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打退了北方夷狄对中原的侵略,从而保卫了华夏地区的包括服饰发式在内的文明,却给予了充分肯定。孔子的话,也告诉我们,当时华夏人的发式是“束发”,即蓄发而束在头顶上;而夷狄人则“披发”,即蓄发而披散着。这种华夷发式的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班中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我发现舅舅头上有几根白头发,舅舅就让我帮他拔白头发。我说:“一元一根”。舅舅说:“一元就一元。”于是我一根一根开始拔,一边拔一边数,没想到一不小心拔了一根黑头发,疼得舅舅嗷嗷直叫!有意思的是,他还在旁边配上了几幅图画,把给舅舅拔白头发的场景给画了下来,看了真让人忍俊不禁!我禁不住在他的日记上写道:“日记很有趣,图画更精彩!”这位学生开心极了,拿着日记本到处炫耀。这一下可炸了锅,班中学生纷纷效仿。一些画画好的学生都采用了这种日记形式:有的学生写体育课上踢毽子,旁边就配上了踢…  相似文献   

3.
发式对于女性 ,是不可忽视的大事 ,古今如此 ,老少咸同。陆游想望国家统一 ,他梦见的是 :“凉州女儿满高楼 ,梳头已学京都样。”现代传播手段先进 ,女士们梳头 ,可以及时地追赶世界新潮 ,学香港样 ,学罗马样、巴黎样。本文作者是高一学生 ,青春少女 ,天性爱美 ,于是就有了这一篇头发的故事。她经历一番曲折 ,“找到了真正的美”。那是什么呢 ?那是自然 ,是本色。她说的是发式 ,我想的是文章。这篇文章也如她的短发 ,平平常常 ,简简单单 ,却有自然的风致。中学生的作文 ,是不是一定要重大题材、华美辞藻、奇巧句式 ?不一定。把一件最普通的事…  相似文献   

4.
今天饶俊玩了一个头发秀,搞出了一场头发风波。 事惰是这样的,数学课的时候,饶俊突发奇想有了一个坏点子。他用手把头发左拧右抓,结果搞了个贝克汉姆的头发。然后他就叫我:“王文杰。看看我。”我回答他:“你有什么好看的,你既不是神仙,也不是变形金刚,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训练六题一、1000根弦从前,有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办法。一天,他碰见一位道士,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1000根弦之后,方可打开它,在此之前,是不能生效的。”于是,他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弹唱为生。一年又一年,过去了53年,在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将那张藏在怀里的药方打开,请明眼人代他看纸上写的什么。明眼人看后说:“这只是一张白纸,什么字也没有。”他听了,潸然泪下,终于明白了道士的“1000根弦”背后的…  相似文献   

6.
“书成换白鹅”说的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事.据说,在山阴地方有一位道士,很想求王羲之给写一本“黄庭经”。他早已把帛纸准备好,只是担心王羲之不肯答应。后来他了解到王平素最喜欢鹅。就特地养了一群十分逗人喜爱的白鹅,以便见机而动。有一天,王果然坐船路过那里,当他看见河里游着一群白鹅,两掌拔水,昂首前进,羽毛白净,形态优美。心里有说不出的喜爱,他停船看了又看,一直舍不得离开。于是就去要求道士把鹅卖给他。这时道士故作姿态地说,这么好的鹅是不卖的.不过你能给我写一本经来换,倒可以商量.王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笑     
内容丰富○于昌伟接近人类的动物生物老师讲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离下课还有点时间,于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最接近人类的动物是什么?”一个刚睡醒的学生抢着大声回答:“虱子!”娇娇借书娇娇羞怯地请图书管理员介绍一本有趣的书,管理员给了一本《怎样玩杂耍》,她高兴地捧着书走了。第二天她来换一本,“你这次想要什么书?”管理员问。“有教人怎样修补破碟子的书吗?”娇娇问。亲身体验5岁的小强哭着找他的母亲,因为他的小妹妹扯了他的头发。母亲对他说:“别生气,你妹妹不知道拉你的头发会痛啊!”过了一会儿,又传出了哭声,这次是妹妹的,只见…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的《道士塔》讲述了一个敦煌石窟的罪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全文对王道士批判的篇幅不占少数,但仔细想一想,王道士到底有多大罪过?他能承受如此之苛责吗?王道士在莫高窟内粉刷壁画,锤毁雕塑的确给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带来了不少损失。可是我们一直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苛求王道士是不公平的。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爱好,所做的一些事无非是打理他的“家”。他的“无知”与“愚昧”都是我们强加给他的“罪名”。我想如果王道士当初知道这块圣地的价值,他是不会做出这一切的。可是在那个吃喝都成问题的时代,又…  相似文献   

9.
有一重点中学,竟有一些学生效仿美国嬉皮士的头发而染成五颜六色。还有身穿“别理我,烦着呢”的文化衫。更有人穿着“kiss me”的文化衫。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大概是“校园流行色”使然吧。盲目流行,机械效仿,一部分同学以为这就是时髦,就是现代派,殊不知这是地地道道的以丑为美、以庸俗为高雅。由此可  相似文献   

10.
种梨     
《中文自修》2014,(32):14-15
有个果农在集市上卖梨,梨很甜,价格也很贵。这时,走过来一个道士,穿得破破烂烂的,在他车前乞讨。果农驱赶他,他也不离开;果农很生气,就斥骂他。道士说:“一车有几百个梨,我只要一个,对你也不是什么大损失,为什么这么生气呢?”围观的人都说,你就给他一个生的烂的,让他走吧,果农就是不肯。店铺里的一个雇工,被他们吵得不耐烦,就掏钱  相似文献   

11.
“你的红领巾是什么颜色?”“红色”。 “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红色”。 “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红色”。 “树叶是什么颜色?”“红色”。 上述是某弱智学校一位教师与一个三年级女学生的对话。那女学生看来对红色特别偏爱,除了红领巾确是红色外,她把其他所有的东酉包括头发、衣服、树叶等非红色的东西都说成红色。无疑,她有着一  相似文献   

12.
苗欣 《中学文科》2007,(6):57-57
余秋雨的《道士塔》共分四个部分,我们可以用“文路教学法”分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一部分文章开始并未谈“道士塔”,而是说莫高窟大门外的景象,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及时提问学生:文章开始部分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引出“道士塔”)如何引出“道士塔”的?(门→河→地→塔→道士塔)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好处是什么?(使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这就是简单的文路教学法,下面按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第一部分的线索图。  相似文献   

13.
肖鹏飞是我的同事。在我眼里 ,他非常普通 ,就像校园里某棵樟树 ,尽管枝繁叶茂 ,但并不引人注目。他的个头嘛 ,我还不知道准确数据 ,反正他跟人谈起自己的身高 ,最喜欢说 :“浓缩人生精华。”相貌呢 ,最有特色的是他的头发。除了“非常时期” ,譬如带他的得意弟子参加奥赛 ,或者到外省市进行学术交流 ,头发被摆弄得伏伏贴贴、油光可鉴外 ,平时则一根根倔强地刺向空中 ,显然是“克隆”鲁迅先生的。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特色就是他那副方方大大的近视眼镜 ,据说是为了指导学生做实验可看得更清楚些。俗话说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有例…  相似文献   

14.
一、铺垫点拨 所谓铺垫点拨,即给学生铺垫台阶,降低问题难度。如讲《琐忆》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合。”若直截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有些学生一定感到困难。不妨问:  相似文献   

15.
在海边     
阅读与学习友情提示:匹诺槽与他父亲都在寻找着对方,可他们却相隔千里……当他绝望的时候,他想拔掉自己的头发,但是他的头发是木头做的,即使想拔也拔不出来。一只鸽子在四周盘旋,看到小木偶倒在地上,它停下来说:“告诉我,我的孩子,你在下面做什么?”“你没有看到我在哭吗?”匹诺槽抬起头对那个声音说道。“告诉我,”鸽子接着说,“你认识你的同伴中一个叫匹诺槽的木偶吗?”“匹诺槽?你说的是匹诺槽吗?”木偶忽然站起来叫道,“我就是匹诺槽呀!”鸽子听到这句话,就飞到地上来,它像雄火鸡一样大。“你认识盖比克吗?”鸽子问。“我怎么不认识他?他就是我可怜的爸爸,他向你问起我了吗?你能带我到他那里去吗?他还活着吗?告诉我,他还活着吗?”“我三天前在海边和他分手。”“他正在做什么?”“为了要渡过大海,他正在造一艘小船。那可怜的人找你四个月了,因为无法找到你,就开始造船。他现在正要到另一个国度去找你。”“这里到海岸有多远?”匹诺槽问。“一千英里。”“一千英里!哦,鸽子!哦,要是我有一双翅膀就好了!”“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带你去。”“怎样带我去?”“骑在我的背上,你很重吗?”……(节选自《木偶奇遇记》)本栏责任编辑梁为When he despa...  相似文献   

16.
甩头发我有一个同学,有一大爱好,就是时不时地甩甩他的头发。他看上去挺酷,身高一米八左右,留着一头长发,分着四六。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像是企鹅,还经常甩甩他的头发。有一次,也不知什么原因,他居然理掉了那头长发,露出一个滑溜溜的光头。以致他一出现,大家就笑得合不拢嘴。更让人可笑的是,他还是经常做自己的习惯动作“甩甩头”,像头发还长在自己的头上似的,还眯着眼说:“无法,习惯已成,实不好改啊!”说完,“呼呼”是他的摇头声。大家笑得有的前俯后仰,有的捧着肚子。唉,他呀,真是我们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7.
那年秋末,我接了一个新班。上第一节课,有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头发凌乱,面黄肌瘦,衣服脏得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这孩子怎么这样?”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下了课,我把他叫出教室,没好气地说:“你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看你脏成什么样子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两眼满含委屈。第二天,我来到教室,发现这个叫赵文军的学生头发已洗过,但身上穿的还是那件脏兮兮的衣服。我有点恼怒,把他叫到办公室的正衣镜前,说:“你都十几岁了,为什么连衣服也懒得洗,你看看自己像个学生样儿吗?”他抬起头,涨红着脸,眼里含着…  相似文献   

18.
几周前,我和父亲去戛纳度假时,我注意到法国的女士是那样的优雅。她们穿着讲究而优美、干净利落。在她们面前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修边幅。一位法国女士颈上系了一条丝巾看上去那样高雅别致;我也在脖子上系上一条,可看上去就像飞机上的乘务员。在法国时,我的发型很难看,每天我都把它扎成一个马尾辫。你知道马尾辫在向人们昭示什么吗?它在表明:我是个失败者。再穿上一条运动裤,我无意中就成了宣传独身生活的活广告!一次,我把头发松散开来,父亲很是喜欢,“看见了吗?要是把头发梳成……看起来更好,怎么说呢?“他停了停, “卷曲式?”这个词用得对吗?卷曲式。“我的意思就是卷发。”他迅速说道。可是这种发式已经过时了,不再时髦了。我还是把头发拢在脑后,梳成一个马尾辫。每天早上父亲都要看报,而我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思考一天中有可能出错的事情。77岁的父亲总是那么兴致勃勃。他感觉很幸运,因为现在他依然活着,并且享受着目前的生活。而他身边的我总是那么忧虑重重。我也尝试过享受一下生活, 可是总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压力。父亲生日的那天我带他去了一家豪华酒店。他有些感动,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孩子叫汤姆,他的成绩很不好,特别是作文,不仅写得很短,还看不懂他到底写的是什么。这不,语文老师又布置作文了,题目叫“我的爸爸”。汤姆一回到家,便开始想该怎么写,他咬着笔杆,用手胡乱地抓着头发,可这根本不管用,反而让他的头发变成了“鸡窝”。汤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5年第7期,刊登了吴三冬老师的文章《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读余秋雨的〈道士塔〉》,文章写了吴老师由读余秋雨的《道士塔》引发的疑问和思考。吴老师认为余秋雨“仅仅指责王道士愚昧没有意义”,说“王道士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中国人。他当时的思想和行为是任何一个普通中国人都可能有的思想和行为”,“对个人的道德谴责就会取代对隐含在其背后的更复杂的历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读了吴老师的文章,我也觉得有一些话想说。敦煌文物无疑是“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王道士以“极少的钱财”,让外国人“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