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受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的影响,教育被认为是知识经验单向度传输的活动,教育学成为形而上的探究教育本体存在的"唯理"之学。从教育具有实践生成性的本质出发,坚持教育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教育实践为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把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教育主体创造性发挥人的生成性本质去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从而建构走向实践的教育学,是克服当前中国教育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莫兰的复杂理论视野下,通过对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分析,当前教育界至少忽视或“遗忘”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作为。种复杂性认识的教育本身的遗忘;二是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复杂性的遗忘。复杂理论要求教育具有一种元视点,具备自身反思的能功。这样,必然要提出一种新的教育观即教育不仅承传知识,更通过将知识背景化、整体化、情境化,展现出作为一种认识过程的知识的生成性本质。这同时也就规定了教育本质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性的实践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本体论出发探讨教育活动的本源意义,可以看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建构性的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存在和贯穿于人的个体的实践生成过程之中,而这个过程是由受教育者自身精神建构来完成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人学观是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展开的支点。为了实现教育领域中人的真正回归,教育学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人学观。人不是一种“本质先定”的“现成性存在”,而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生成性存在”。从人的生成性形象出发,教育在本质上就可以理解为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教育过程就是具有自足性价值和意义且蕴含多种可能的不确定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性表征着人占有自身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的本质。这些活动都是从人的需要引发,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需要中生成,在人的实践中存在,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是有需要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人的需要不断出现,不断被满足,又不断有新的需要出现;人的需要的无限发展性也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生成性,即人的本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需要的被眷顾和满足的过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的过程。教育作为关涉人的生成的事业,必然是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的。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经济、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等外在于人的角度来谈教育问题,忽略了人及其需要,结果往往是教育者抱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勤勤恳恳地做坏事。近年来,随着“主…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科研要想正确反映、揭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本质和变化规律,就必须融入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也就是说,教育的实践性决定着教育科研的实践性的特征。所以,实践性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规定和根本法则。教育实践性就是立足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教育主体活动与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永久固定的,儿童阶段艺术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生成的过程。因此基于儿童的天性基础上的艺术活动更应该是幼儿主体性的张扬和体现,如何对待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合理利用它们生成有意义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
对于教育生成性的研究,研究者们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而没有将生成理念提升到教育的高度。从教育生成性的内涵、特征、现实价值方面对教育的生成性重新阐释,有助于使教育从本质上脱离学校的束缚,真正实现教育生成的应有价值,进而培养出具有丰富人性的健全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学领域,“生成”理念是一种崇尚回归生活世界的思维方式,主张教育是通过引导学习来促进人的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即从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升到态度、观念和价值观的生成,从知识的习得上升到社会生存实践),使个体走向社会化、成熟化。它打破了预成性思维统治下教育的诸多局限和束缚,还原了教育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人的存在状态,教育即人的生成、人的引出、人的创造。人在教育中的存在是可能性存在、文化性存在和生活性存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建构的活动。要解决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就要回到教育的源点,重构师生关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走生活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3.
教与学关系对教育的存在具有时间与逻辑先在性。教育本体是教与学的关系性存在,它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性关系中生成。教育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生成方式是人的理解,对教与学的理解不同,教与学关系就不同,教育本质也不同。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起始于教与学的主体间性关系,因此建构这种关系本身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而过程属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就是生成性和发展性。教育的过程属性具有转化与生成、情境化与关系结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特征;创造性价值或创生性价值是教育的过程价值的核心。生成性思维视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崇尚教育民主、崇尚发展价值、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5.
从复杂科学的角度看,已有课程本质观均存在着简单化的弊端,不足以全面准确地理解课程。本文将课程理解为教育过程中生成的文化事件,作为一种教育过程中所生成的文化事件的课程具有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关系性、开放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旁观式的教育实践研究既受到传统本质主义思维和主体性哲学的形塑,又在现代制度和自然科学的推波助澜中,成为着眼于基础性知识、技术理性和学科规范的研究模式,遮蔽并异化了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生成作为一种过程性、交互性的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具身交互的认知范式,在对实践研究的意义探寻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因此,回归到教育生活中的实践改进和个体生长的意义建构,决定着实践研究应以生成逻辑展开自身;要强调研究者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钳制,通过具身行动关切真实的教育变革问题;充分重视主体间的交互行动和协作,发掘兼具理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的实践理论;重新审视研究活动对实践者的生命意义,彰显人文研究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新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优效数学教学,关键需要把握能成功数学教与学的要素。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数学教学的本质,需要教师拥有组织教材、创造教材、驾驭教学内容、驾驭课堂活动、驾驭学生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掌握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策略,课中能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信息,生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叶澜在其《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中指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综合性及在实践中的动态生成性决定了其多层次性与复杂性,表现在哲学、科学、艺术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上。其首次提出了教育研究需要艺术方法的见解,可以说为我们的教育研究领域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教育研究中需要艺术方法可以从教育的活动本性及实践的内在本质等方面来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一、课程本质的预设到生成 在当今课程领域,预设性的课程本质观遭遇着生成性课程本质观的巨大挑战,在其背后体现出的是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哲学思维的争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