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出台一系列资助举措,开始实施国家新资助政策。5年来,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后,  相似文献   

2.
信息     
《天津教育》2012,(7):21
全国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出台一系列资助举措,开始实施国家新资助政策。5年来,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后,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资助经费达上百亿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高校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顺利入学或完成学业。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和关心。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各地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奖学金、助学贷款(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发挥巨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贷款学生初次就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视角讨论了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政策设计的不足之处,并综合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论,从还款方式、还款期限、代偿及减免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政策的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继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助学政策之后推出的一项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政策,但从试点工作起到2000年的全面施行,仍然是举步维艰,其瓶颈是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没有把握,使国家助学贷款出现运行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助学体系,为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这两个政策的落实问题。针对它们在学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困难补助及学费减免这两个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我国正方兴未艾,其政策流变过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这一制度经历了“校园地助学时代”、“农信社时代”两个发展阶段,随着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不断汇集,新的政策窗口终于在2007年徐徐打开.以此为分水岭,生源地助学贷款全面进入了“国开行时代”.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的信用助学贷款,以便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资助.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各种忧虑 ,是入学地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产生的 ,银行没有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结果。中央银行已根据助学贷款开办的现状 ,着手调整助学贷款的信贷政策 ,改入学地为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 ,这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开展。在生源地开展助学贷款 ,不再是学生———学校———银行之间办理助学贷款手续 ,而是学生家长———银行之间签订贷款合同。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入学地助学贷款相比 ,信贷单位接近贷款申请者的家庭 ,有一个可以长期联系的地方 ,更容易了解贷款申请者的信用 ,且目前助学贷款就…  相似文献   

10.
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论述了学生资助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并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生入学机会的公平作用及其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条件。研究认为 ,要使学生资助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入学机会 ,还应加大资助力度 ,丰富资助的种类。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 ,应使贷款和还款的机制和计划更加优化 ,以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入学机会、提高还款效率和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区学生贷款:贷款机构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政府对资本市场干预程度的不同 ,香港地区形成了三类教育贷款 ,即政府补贴性贷款、成本回收型教育贷款和盈利性教育贷款。这三类教育贷款在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上是互补的。香港入息教育款的成本回收率达 71 .4% ,这表明香港的教育贷款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资金发放与回收体系 ,1 %的贷款拖欠率亦表明香港已具备了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与金融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学生贷款偿还负担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沈华  沈红  黄维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0):38-43
各国在研究学生贷款的偿还问题时,对学生所承担债务负担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还款负担的轻重是衡量学生贷款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学生的贷款偿还负担进行国际比较,并对我国学生的还款负担作了实证分析;在阐述影响还款负担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模型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受地域性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建立和完善适应西部地区特点的助学贷款制度,才能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在维护高校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日本、美国、韩国、印度四个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政府参与度高、外部运行环境良好、助学贷款定位准确、贷款偿还方式多元化等特点。提出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应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建立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多元的学生还贷模式、积极开发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二级市场、引入市场保险机制、保证助学贷款的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16.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笔者从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高校如何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强贷后管理,降低贷款违约率,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助学贷款的最大提供者。在学生财政援助方面,美国拥有丰富的经验。高达4 600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市场和长达数十年的学生贷款历史,使美国通过借贷帮助学生支付学费的政策日趋专业化。对于正在扩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的中国来说,可以从当今美国学生助学贷款方案改革中获得启示。其一,应尽力在资助活动之初设计一个独特完善的贷款体系管理方案,以避免日后的不断简化和调整;其二,尽量限制中介的参与以减少贷款成本及贷款发放过程的行政程序;其三,通过政府债券来寻求与金融市场的平衡;其四,要不断完善学生信息渠道,提高学生贷款信息获取度;其五,要努力对助学贷款方案改革所引起的不可知后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中学生信用缺失及其引发的贷款风险这一重要议题,借助非平衡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构建了基于非平衡数据挖掘理论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控体系。对于新形势下有效规避学生贷款拖欠现象、减小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保障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视角看大学生贷款的成本-收益——香港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全球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和成本回收政策的实施 ,大学生贷款方案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资助模式。本文以香港特区政府实施的香港专上学生贷款为例 ,从学生视角分析学生贷款过程中的成本 -收益问题。文章在梳理学生贷款的借贷条件及财政考虑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香港本地专上学生入息审查贷款和免入息审查贷款的资料 ,对借款学生的还款负担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也在相应改革.学生学费和生活费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对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特别是来自农村的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助学贷款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了发展.但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信用成为助学贷款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银行存在的风险和大学生信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