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表面上很热闹,师生对答如流,知识的"生成"一个接一个,但深层看下去,却经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甚至"丑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面向幼教同行展示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一种授课形式,是教师相互交流经验、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学前教研活动呈蓬勃发展之势,公开课也成了各地教育机构热衷举办的特色活动.我们在高兴之余,也应该看到,一些公开课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异化"甚至"变味"现象:如一些教师和单位将公开课作为追名逐利的舞台,而不是交流切磋的平台:教学活动表演色彩浓厚,授课人成了出彩的主角,而幼儿却沦为配角.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明确对幼儿园公开课的认识,使之回归原本的面目和功效.  相似文献   

3.
正"复习铺垫"作为引入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处的地位截然不同.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们经常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中看到"复习铺垫"的环节,教材中在许多新授例题之前都安排了"复习"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之后,"复习铺垫"已经在苏教版教材中"销声匿迹",公开课的导入更是看不到"复习铺垫"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因为通过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4.
正在观摩公开课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听课教师情不自禁地进行交流、回味、反思。观摩公开课之后,我们需要关注什么呢?第一,关注情境的创设点。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出示一个圆形瓶盖和一个方形瓶盖,让学生把这两个瓶盖拧开,思考为什么圆形瓶盖能拧开?圆中藏着怎样的秘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第二,关注知识的探究点。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应用"的学习方式得到一组相等  相似文献   

5.
张思益 《辅导员》2010,(5):56-56
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站在茫茫草原上,望不远处的山坡,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太阳经常晒不到的一面只长出一些草,而经常被太阳晒到的一面却长出了一些小树。为什么是这样呢?我带着疑问回到了长沙。  相似文献   

6.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是的,这是我2006年参加全国远程教育培训时曾听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上语文课时,经常让学生质疑,并要求他们尽量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得很好。前几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按惯例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开诚布公地谈这节课的得与失。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尖锐地说:"我认为韩昊同学的问题没有一点价值。"下面杂音顿起。  相似文献   

7.
读罢《人民教育》1994年第六期《杨修式的“答教”可以休矣》一文,使我对公开课试教这一现象产生了一些思考。 所谓公开课,即在较大范围内提供给教师、教研人员观摩研究的课堂教学,是教研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笔者从事基层教研工作,参加过多次基层组织的这种教研活动,一般情况下,这些公开课,在正式讲出前都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在公开课上经常看到一些做假的现象,它们如"美丽的泡沫"暴露在人们面前,不得不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笔者试图透过这"开满鲜花"般的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背后,把一些不合新课改理念的现象列举出来进行反思,以便这充满善意的"月亮"能引发大家去思考、去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过度包装"表现种种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场面:教者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学生积极踊跃,巧问妙答;各种先进设备轮番上阵,异彩纷呈;下课铃声起,教学刚好结束;教者走下讲台,听者好评如潮。这是上课吗?这分明是上演一出排好的戏。让我们走进公开课的幕后,去看看它经过了怎样的"过度包装"吧。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生命语文"的由来1.对教学使命的思考"生命语文"这个词,提出于2001年。1999年获湖北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获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之后,我突然变得异常冷静。我在想,公开课获奖是不是一个语文教师真正的价值?一节公开课到底是成就教师多一些还是成就学生多一些?语文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在我  相似文献   

12.
大家经常能在武打片中看到有人发现了功夫秘诀,然后练成了绝世武功。就在今年暑假,我居然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现了"功夫秘诀"。你看,每天清晨,果园广场上都有一个身影十分活跃:他跑起步来脚步矫健,打起篮球来身轻如燕,舞起棍来有模有样,打起羽毛球来游刃有余……难怪在广场锻炼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夸他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失败与成功的两堂公开课体会到,"材料"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在"材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病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和理论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也就是"药方"。通过实践,笔者认识到材料运用上存在的问题,这就帮助笔者自己把握住了"材料"的运用,同时也对其他社会老师如何运用"材料"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像“模仿秀”之类的栏目,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可时下笔者听过某些学校的教改公开课,初听时感觉耳目一新,自愧不如,然而几节课下来,却发现在教学设计上,众人一面,形式雷同,名为改革,实无新意,纯属“模仿秀”。他们使公开课走上了“程序化”的道路,遮盖了公开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这样的公开课能否起到推广先进经验和示范榜样的作用呢?令人怀疑,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深思。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模仿教学应有成功之处,很多有成就的教育家也都走过“模仿前人,继承传统”这条道路,这已成为大家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它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笔者感佩作者的前卫思想,但不敢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讲计划"教学模式在我市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学校在教研室的推动下,新课改也搞得热烈非常。在理论上,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业务学习;在实践上,我们经常举行组内公开课的讲评工作,教研室的领导也会组织我们去听课,甚至我们还到先进的学校"取经"(如海头中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们的教改情况。一、"学讲计划"课改的现状(一)形式重于内容我们看到,我们的"学讲计划"教学模式还正处在模仿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任英武 《家教世界》2013,(9X):156-156
"公开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理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许多公开课似乎中看不中用,甚至出现"课上热闹课后补"的怪现象。冷静分析自己所经历的众多公开课,笔者认为目前的公开课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听公开课,除了从课堂中汲取营养,改进自己的教学外,我更乐意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它,找出问题,引以为戒。最近的公开课中,我听到了一些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的语言,暂且称之为“灰色语言”吧。从这些“灰色语言”中我看到的是课改过程中老师对一些理念的“误读”,和课改过程中一些“老观念”在教师头脑中的盘踞。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一些公开课观摩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学资源,对教材加以适当的调整、完善、拓展,使课堂显得实用而有效。记得曾经听过张齐华老师“认识分数”一课,张老师对于“想想做做”第3题的处理,真是别出心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