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方对话理论述略1.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话理论的主创者、20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也是对话。2.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传统教育概括为"储蓄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他在揭示灌输式教学弊病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对话的实质、条件和特征,进而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这表明对话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表明了教育已步入对话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文献比较和实践反思等方法,研究远程开放对话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问题。通过研究,揭示体现开放教育本质意义的学习没有真正深度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师生缺乏远程开放对话教学文化观;认为开放大学实施远程开放对话教学,能够促进师生教学交往、互动,不仅促进网上学习真正发生,更促进体现远程开放教育本质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进而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出对话教学是开放大学师生必须坚持贯彻的教学文化理念,设计与引导、组织与反馈是有效实施远程开放对话教学的实际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一般都是针对现实、改造现实的。而改造现实的迫切愿望又不免使新的教育理念刚刚提出的时候带有某种矫枉过正的偏激和片面倾向。所以新的教育理论诞生之后,还需要不断地阐释、补充、完善,才能保证其内核本质免于歪曲以致出现理论误导下的教育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矫枉过正、需要辨正和完善的理论。一、什么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于是在一些力图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案例中,教师不敢讲授,少…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对话教学的研究,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内容主要涉及对话教学的产生背景、涵义与特征、本质、形式及意义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虽然成果丰硕,但还是有些许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将"对话"引入教育教学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也是对语文教师本质力量的一种重新审视和思考,时话教学理论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语文课堂的对话策略也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对话教学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教育交往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话教学分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自我对话。为了确保生物对话教学的实施,需要重建对话型师生关系、创设对话情境、营造对话氛围、改变评价学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按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英语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对话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也有一些难点,所以教师课前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均做出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对话教学中要设法深化主题;要渗透文学批评理论以引入多元审美视角;要融入全新的教学手段.对话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已步入对话的时代,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也必然要走"对话"之路。对话教学的对话,非限于言语形式的交流,而是指师生双方精神领域的互动交流。阅读对话教学的实施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本文试图从对话的本质、特征及实施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关乎教学目标与大学功能的实现。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法学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作为一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基于对话理论将对话式教学法引入法学课堂,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对话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实现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对话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师之间知识结构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普曼以对话为核心的儿童哲学课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展画  吴岩 《教育研究》2005,26(5):70-76
儿童哲学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程,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中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儿童哲学以其“对话”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儿童哲学的提出者李普曼建构了极为庞大的儿童哲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对话的目的——意义发现;对话得以形成的平台——探究群体;对话的过程——群体探究;对话环境的激发——儿童哲学教材等诸多方面。儿童哲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儿童生活意义发现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主体间性领域的提出更接近对话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在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儿童哲学作为可操作性的课程,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俊 《文教资料》2011,(7):137-138
对话教学应走出教师独白式教学的樊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而这并不代表教师地位的削弱,反而是对教师对话素养的挑战。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不仅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而且要培养对话思维,并合理安排自己的职后再教育,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重新提出对话教学有其理论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主要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 响和哲学的转向,而实践背景则主要是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对话教学在现阶段更 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蕴涵着交互性、平等、生成等教育理念。就实践层面上而言,对话教学在现 阶段只是一个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知识生成与问题设计的关系、教师能否承担重任等。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步入交往与对话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的对话教学的背景之下,教育本质的一致性,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教师的培训:交往是教师培训的本质,对话是教师培训交往的主要形式,交往与对话教学是教师培训的走向。由此,引起我们对教师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等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重新提出对话教学有其理论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主要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哲学的转向,而实践背景则主要是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对话教学在现阶段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蕴涵着交互性、平等、生成等教育理念。就实践层面上而言,对话教学在现阶段只是一个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知识生成与问题设计的关系、教师能否承担重任等。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注人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已成共识。对话式历史教学是依据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的教育具有对话性的教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以教育性历史话题为核心,形成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的历史教学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孙卫华 《文教资料》2005,(33):34-35
近来“,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愈来愈活跃于诸多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著述之中。追求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更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对话理论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的价值预设。该理论认为:对话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对话中每个人思想的转换、精神的扩展与丰富,都需要以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为前提;受教育者主要是通过与教育者的对话,理解并掌握自己所属的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智慧,把握生活的环境、目的及意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对话可以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8.
热衷于教学“对话”讨论,是教育的觉醒。过去,谈及教学“对话”的很少,常常把课堂视为教师“讲课”、“教书”或“教学”。而今,“对话”是在教育理论层面上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走向的新思考,是在实践层面上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这里的“对话”,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而是民主平等中的情感相融、心灵相通,动态生成中的共建知识、共享智慧。“对话”,被视为理想的教育生存状态而倍受推崇,但是,被赋予全新内涵的教学对话在走向实践层面的过程中并不乐观。教学对话形式化,透视出理想与实践的落差。我们由此向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19.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人们所提倡和推崇。对话教学理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摒弃那些沉闷的、乏味的、特别黯淡无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当前这种改革的大潮流下痛定思痛,做出一些有效的举措。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营造富有艺术的课堂对话氛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此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定要在课下做足了准备;课堂对话一定要风趣幽默而不失大雅。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教学范式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话精神形成的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相比,是一种更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个体性发展的新型的教学理论,是教学范式的根本性改变。教育的发展进步正是通过新旧范式之间的转换得以实现。如何处理好这一教学理论在我国教育环境下的正确应用,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