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同的语法化经过了如……同→如同的发展过程,句法结构和语义的改变是如同语法化的主要因素,如同语法化的过程还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双音化趋势、语言省力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2.
假设连词"苟"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形容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跟”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的语法化过程是其功能扩展的过程。"跟"经历了"名词〉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这样的语法化链。其语法化过程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在清代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句法位置、重新分析等都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副词"会"由动词演变而来,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受到"适"的影响。由"适"副词的所在格式扩展到"会"副词格式,以及动词"会"本身所在格式的扩展,是其语法化动因之一;"会"所在格式的动词次类变换导致的重新分析是其语法化动因之二。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的推论因果连词"既然"来源于副词"既然",而副词"既然"来源于偏正式的动词短语"既然"。"既然"的语法化过程就是功能的扩展过程,"既然"的语义由实到虚,形成了一个渐变的序列。本文就此,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其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朱洁 《考试周刊》2011,(46):40-42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一个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脱语义化、延伸、脱范畴化和腐蚀,隐喻和转喻。借助语法化理论对现代汉语"门"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门"的涵义及用法的演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门"的语法化进行考察,可以得知"门"其实是一个多义范畴。本文对"门"的作为后缀的用法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万万"由数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在这一过程中"万万"句法位置的改变、语义变化、重新分析对其语法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万+否定"这一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定型,这与"万万+否定"在语法化初期表达一种夸张的修辞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面"、"一边"、"一头"、"一壁/一壁厢"表示事物的某一个面或是某一端,它们经历了相同的演化过程,最终都语法化为关联副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一手"呈现出较强的语法化倾向。文章描写了这类词的语法化过程,分析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连词"一旦"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通过研究发现:连词"一旦"是由线性序列上前后出现的两个词结合为一个名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逐渐虚化为副词,副词"一旦"再进一步虚化为连词,但这个虚化过程并未完成,现在仍处在这个过渡阶段。副词语法化实现的基础是名词"一旦"所表示的"(将来的)某一时点"这一特殊的语义特征,而位于后一分句主语后谓语前的语法位置则是语法化完成的关键。"一旦"语法化的动因则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滚"的语义演变过程,并通过对这一语法化过程的分析,得出了修辞化是"滚"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吃"字从其基本意义"食"经过重新分析转化为一个被动标记,其语法化过程中渗透着句法、语义的相互作用,语用的因素如焦点等也对语法化过程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副词"居然"的语法化历程,指出"居然"的语法化动因是因为它经常处于句子的状语位置。现代汉语副词"居然"是由形容词"居然"虚化而来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虚化过程,表达的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闵捷 《文教资料》2011,(7):36-39
关于"生生"是否成词的问题,目前学界仍存在诸多质疑。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生"和重叠形式"生生"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生"的语素化倾向,论述了"生生"属于构词重叠,以及此类单音节副词重叠式在双音化、语法化及词汇化、实际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由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跟"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能用作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这应该是它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同现的结果。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跟"的词义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文教资料》2011,(8):13-15
《祖堂集》中有"无不"、"不无"和"无非"、"非无"两组倒序词,本文试图分析它们在语意、语法和语用方面的不同,并对其演变发展和语法化过程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角度看方位成分“里”的语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里"本来是一个普通名词,后来演变成表示在某一空间范围内部的空间方位名词,最后语法化成代词后缀、副词后缀、语气助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凭借。"里"从实词到虚词或构词词素的语法化过程都是在空间隐喻机制下完成的。其语法化原因有:"里"自身的语义、句法位置、语义的泛化、使用频率高、语言接触、语音弱化等。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临沂话中,介词"掌"和"用"、"凭"并行有表示"工具"和"凭借"的意义,根据持拿义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路径,"掌"应该有表示处置的意义,这在其他方言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但是在现在临沂话中却没有发展出表示处置的意义。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强制停止语法化的现象。通过考察"掌"的意义及其语法化过程,我们验证了持拿义动词向介词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构拟了持拿义介词的语义图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