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术与巫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笔者于2002年3-9月在海南省西南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黎族村落--昌江县王下乡洪水村进行的民族学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资料,对巫术与巫医的问题进行探讨,力图在文化本身的逻辑中、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参与到信仰与仪式的主体社会当中,阐述和分析黎族社会之中的巫术与巫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世界各地许多民族都曾经存在过图腾崇拜.直至现代,还有不少的民族保留着图腾崇拜的残迹,黎族人便是其中之一.黎族有"侾"、"杞"、"美孚"、"本地"等支系,因各支系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信仰的图腾物也各异.但蛇图腾崇拜在黎族所有支系中都普遍地存在,人们视其为始祖或是祖先死后变生的灵魂.黎族这种蛇图腾崇拜的观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的材料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3.
"美"是黎族称呼汉族的汉语音译,它最早源于黎族对临高人的称呼,临高人称母亲和特定女性为"美",并产生了大量以"美"贯首的临高人地名,黎族据此称临高人为"美"."美"在黎族的语境中是指与"我"不同的先进的人或先进的群体,后演变为对汉族的固定称谓并延续其寓意.由于汉族文化具有先进性,使其在黎族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推手,黎族社会由此产生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是诸多文化现象的承载体.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分别从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进行建设性探究.1.关于仪式与信仰的基本理论研究.(1)仪式的界定及仪式功能的探讨.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古典神话和仪式的诠释;二是对仪式的宗教渊源和社会行为的探讨.(2)自然崇拜、祈福禳灾等巫术信仰文化的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仪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民间信仰场域中发挥着特定的文化功能。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场域与功能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渭源县本庙索陀龙王身世的传说和演进,阐释了索陀龙王神游仪式中游神、迎神和安神的三个不同场景,从多维度分析民间信仰仪式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对索陀龙王神游仪式场域与功能的分析,着重揭示民间信仰仪式文化功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着变迁,民间信仰仪式文化中的宗教色彩正在慢慢地褪去,而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功能正在渐渐地彰显。  相似文献   

6.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集中体现了彝族宗教、哲学、历史、谱牒、民俗、伦理、文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直观性资料.笔者于2007年2月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进行田野调查,就彝族祭祖大典的相关礼俗作了广泛的访谈,并对该村普德氏族举行的"祭祖大典"进行系统地观摩和考察.本文拟通过描述彝族氏族祭祀仪式的重要场景,对仪式与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加以探讨,从理论上分析观念与信仰体系同社会结构的关系,在仪式化表演情境中印证地方性知识和学者观念的交接,以期接近研究的特定对象,并做出合乎本文化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民族巫术信仰,因地域文化而不同,但其体系都是反映特定的族群文化。黔中苗族地区"媒拉"信仰,其仪式体系是族群文化的反映,仪式主要分为"喊来""送走"两大部分。通过"媒拉婆"的仪式肢体语言、"咒语"、器具以及献祭的物品,进行象征意义的表达,采取这样的仪式以取得与阴间鬼魂的联系达到"通灵",实现仪式目的。媒拉仪式,是一套系统的象征体系,具有社会功能、文化意义,是族群文化的传承与展现,是族群灵魂观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生育信仰,是指古代人类对自己生育、繁衍、性具、性行为的信仰及其仪式,包括生育神、性器和性巫术在文化上的反映."架桥求花"仪式是壮族民众在长期的一种生育信仰习俗,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客家围龙屋是传统村落的典型样式,整个屋村模拟着太极八卦图--一个宇宙生化图式,象征着生命的发源和繁衍兴旺,其"天人合一"的追求,带来人与环境的和谐.祠堂是男性主导的信仰空间,整个村落围绕祠堂的祖牌形成多个同心圆,祖牌是村落信仰空间的中心,定期进行的仪式模铸了整个村落的向心力,祖灵崇拜成为宗族的精神统合纽带,衍生了宗族组织、族谱、仪式一系列文化手段,维系着一个宗族社会的伦理生活秩序;水口庙以神明为崇拜对象,成为女性主要的信仰中心和精神依托,从另外一个角度维系着现实生活的秩序.两个信仰圈的重合,构成了统合客家传统社会的神圣空间.闲间、宗族组织和熟人社会构成了传统村落社会的凡俗空间,维系着现实生活的秩序.这是一个有伦理信条,有畏惧的,导向道德高尚,维系良好治安的社会.对比现代社区,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7,(1):14-19
借用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提出的"神的标准化"概念,剖析妈祖信仰兴起与国家政权之关系,列举妈祖神像、称呼、仪式、信仰功能等在地化现象,认为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环境推动和风俗文化助力是妈祖信仰在地化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畲族民间信仰是畲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畲族社会运作机制。从信仰对象、信仰的地域性和信仰仪式及其功能等3个方面的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畲族民间信仰研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广西那坡县达文屯黑衣壮人的"保命保福"仪式,包含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层面,具有象征性与实用性两大功能.仪式折射出黑衣壮人关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和信仰,同时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场域.  相似文献   

13.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属于社会结构中的文化范畴,是文化结构中价值观念系统的核心;文化的历史流延,必然形成社会中具有"文化传统"、"文化现态"、"文化未来"三维向度结构的能量系统,信仰正是通过"执掌"文化的这三种向度而制约社会发展.信仰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仰对社会发展的阻滞,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成果巩固,信仰对社会发展的理想牵导.  相似文献   

14.
度戒仪式是盘瑶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瑶族男子只有接受度戒仪式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瑶族师公也需经过度戒仪式来实现身份的转换。"挂灯"——作为度戒仪式中必经的阶段,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家庭和家族层面间的联系,并表达了对民间信仰的共同认知。以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小林香屯的挂灯仪式为例,试图从中探讨挂灯仪式在瑶族社会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是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活动。近些年来,随着杠天神仪式的复苏,直接影响到豫南皖西农村组织结构和信仰结构的回归。文章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案例,从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演仪空间三个方面来探讨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核心姓氏村落,在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主导下,构成家族式的社会结构群体,因而实现了信仰家族化的社会理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有关关公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仰生成、演化、传播、影响、功能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关公信仰问题进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时期。通过引入"凝视理论"对关帝故里关公信仰"在地化"问题进行阐析,发现"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构建了关帝故里特殊信仰场域,呈现出多重信仰主体和复合的信仰观念。同时,"凝视"的结果是关帝故里信仰空间的建构,完整序列祭祀仪式展演和不同权力脉络解读。最终,完成了关公信仰"在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泰山封禅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对传统泰山封禅仪式的起源和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从性质、目的、形式、影响等方面,结合符号意义、身份认同诉求、共同信仰、祭祀仪式等因素,对泰山传统封禅仪式和现代《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新媒介环境下利用实景演出呈现传统仪式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对象不断丰富的大环境下,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凝聚性应用于社会治理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一个课题。传统文化以民间信仰和民间组织为基础,这使农村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中得以重新审视。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石邮村傩仪式过程和当地吴氏宗族的传统智慧,从信仰、经济、社会行为等方面讨论民间信仰仪式组织的整体功能,从而阐述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在当下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并以点带面,为推动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治理模式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汕头广澳村明心善堂功德仪式的考察,描述了仪式过程,对该仪式的音声情况,信仰、仪式行为和音声的关系等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仪式是人们表达信仰、传达思想情感、传递社会价值观的工具.以仪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表达教育内容,传递价值观念.仪式已经成为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