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分析1.文本解读《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名篇。诗句不仅描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揭示了“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2.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二、案例描述师: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写的只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学生吃惊,仔细读古诗。有二十几位学生举手。)师:举手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我们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为…  相似文献   

2.
任绍曾先生的《概念隐喻与语篇——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一文对朱熹《观书有感》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不乏深刻和精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但其在语篇隐喻分析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所体现的治学修身的理学思想的理解趋于片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借助雷迪的管道隐喻理论,结合朱熹理学主要思想,重新进行隐喻分析,可见朱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非任文所主张的是要强调观书的心态——"心定有得",而是要突出观书的功效——"观书可正心"。  相似文献   

3.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以方塘作比,巧妙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全诗语言浅近,形象自然,是凝聚作者多年读书心得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4.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3,(10):39-40
朱熹《观书有感》一诗,语词浅白,形象自然,是一首凝聚着作者多年读书心得的哲理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摘抄学生:费炜国摘抄寄语:这句诗告诉我,要多读书,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葆鲜活。  相似文献   

6.
许玲 《同学少年》2011,(2):F0002-F00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借景喻理的名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相似文献   

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摘抄学生:费炜国 摘抄寄语:这句诗告诉我,要多读书,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葆鲜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这首诗既写得清新自然,又略带禅机,富有哲理情趣。然而,有的论有感于这首被人们广为传诵,奉为经典佳作的诗篇,“作于何时何地,缘何而作,一直令人费解,学人言之不详,颇多歧见”,因而在“登游三清山,观瞻三清宫”之后,撰说是“对其有了新的发现”,认定“朱熹这首《读书有感》诗(《朱公集》卷二为《观书有感》,该数处皆为《读书有感》,不知据何版  相似文献   

9.
陈霭生 《新读写》2011,(9):47-49
出自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0.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相似文献   

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一诗中,"源头活水"让小池塘清澈明丽并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观书有感》一课的教学中,我把自主建构的教学理念作为"源头活水",强化诵读,注重品悟,使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背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一揭题导入,读岀韵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式教育思想的精髓,为学生实现知  相似文献   

12.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新鲜素材在写作中  相似文献   

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意思是:问水塘为什么会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诗人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即: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从书本中不断汲取新的养料,才能保持知识容量的不断更新,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老先生这首《观书有感》,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学习;只有不断地、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在宋人朱熹的眼里,“观书”犹如欣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它不光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美感,还使我们的头脑日渐充实、灵活。同学们,你喜爱读书吗?你品尝到读书的乐趣了吗?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人类的精神家园不能没有了书,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定然是书香弥漫的社会。以书为伴,你的生活才会不断亮丽、充实起来。请记住,成长不可无书!  相似文献   

18.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半亩方塘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19.
朱熹《观书有感》之一:半苗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20.
宋人朱熹有一首著名的绝句《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