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民间小戏,发展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小调,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干、琅琅上口,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吸收了南北民间小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戏.现有资料很少有将太谷秧歌舞蹈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通过对太谷秧歌表演剧目的反复观看、记录与总结,发现其中具有夸张幽默的情绪化舞蹈元素、朴实自然的生活化舞蹈元素、物虚情实的情境化舞蹈元素,并对太谷秧歌舞蹈元素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为探索太谷秧歌舞蹈元素在学术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莎姆"舞曲《直顺》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舞蹈功能及作用意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藏族传统舞蹈莎姆舞曲的特点与意义。希望能够为研究藏族民间歌舞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胶州秧歌是流传于山东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俗称“跑秧歌”,又称“地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在休闲时代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方体育竞技体育文化的融入对该地域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发生着重大转变。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历史分析法对河北省阳原泥河湾盆地民间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旨在为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民间武术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民间民族舞蹈教学的质量的不高。本文就民间舞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配置民间民族舞蹈教材、调整教学目标和创新教法、促使学生对舞蹈的认识等因对策略,旨在提高民族舞蹈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潘浩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15-215
随着高校体育竞技的日益增多,高校体育竞技不仅在高校异常火爆,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竞技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调查高校以体育竞技为载体高校文化的建设的现状,为今后高校体育竞技和高校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抚顺地方大众文娱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抚顺吉特巴舞蹈的特色及其流行原因。从基本动作的变化、舞蹈花样的创造、舞蹈种类的拓展、表演形式的创新、舞蹈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展示了抚顺吉特巴广场文化的独特表现和现实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珂 《华章》2011,(11)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本文采用实地参与观察法、全面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跷运动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调查.分析高跷秧歌对当地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在当今经济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如何更好的能传承高跷这项优秀的民间文化,并且寻找一条发展创新的道路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艺术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下面,笔者从舞蹈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物质保障在古代,舞蹈存在于两个领域:一是在宫廷,二是在民间。舞蹈的目的不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4,(4):104-108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创”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努力实现“双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是舞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文章立足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从其前期准备、内容立意、形式创造三个方面阐释“双创”理念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作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提供参考,也为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与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满族民间音乐与满族的民族活动紧密相连,满族民间音乐主要来源于节庆舞蹈音乐,如:满族秧歌音乐、太平鼓音乐、莽式空齐音乐、笊篱姑姑舞蹈音乐,体现出满族民间舞蹈音乐与风俗活动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果谐"与"堆谐"都是以脚下舞步的踏点为主导表现形式的舞蹈,在外人看来是非常相似的舞蹈,其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文章依据民间调查的详实资料,从实践和教学心得入手,对两者的起源、发展、衍变,以及舞蹈自身构成因素等多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希望从中找到两者规律性的区别,为今后藏族舞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一些确凿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董雪 《华章》2012,(26)
“舞蹈服饰”是一个具有一定限定性的名词,它将服饰界定在了舞蹈这门艺术的范畴之下,也就决定了舞蹈服饰的特殊性.不管舞台服饰如何变化发展,都离不开民间生活和舞蹈服饰的基本形制、装扮观念以及装饰习俗等等的制约和影响,都只是民间生活和舞蹈服饰的艺术再创造而已.  相似文献   

15.
四筒鼓舞属于丧葬祭祀舞蹈,是昭通民间较有特色和影响的舞蹈之一,舞姿朴素,节奏鲜明.其舞蹈形式与文化内涵,与汉族先民的生死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花鼓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尽管无法取代地方正统戏剧的地位,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特征。文章系统分析了花鼓戏历史嬗变,并分析了花鼓戏舞蹈的艺术特色,旨在提升对花鼓戏的认知,为花鼓戏的舞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程,舞蹈,从最初被赋予政治功能具有教化作用的大周,到普遍兴盛快速发展的汉代,再到乐舞文化空前繁荣,人人善舞,以舞为荣的盛唐,一路蓬勃发展的乐舞在宋代出现了转折。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鼎盛期,那么,宋代就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转折点。从整体上看,民间俗乐舞蹈空前兴盛、宫廷雅乐舞蹈趋于衰落这样的"雅俗之争"形成了宋代乐舞"盛衰兼具"的时代特征。舞蹈与戏曲的融合为后来的戏曲表演艺术做了积极的贡献,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舞蹈表现形式,增添了舞蹈动作元素,使得民间俗乐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花鼓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尽管无法取代地方正统戏剧的地位,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特征。文章系统分析了花鼓戏历史嬗变,并分析了花鼓戏舞蹈的艺术特色,旨在提升对花鼓戏的认知,为花鼓戏的舞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他们用舞蹈表达自己对苦难的反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蒙蒙的夜色中,我跟好友Clavel穿行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旧城的小巷子里。古巴人热爱舞蹈举世闻名,我们此行就是要在古巴的大街小巷里寻找他们的"音乐会"。沿着石板路往右一转,走上几步,就是一个小广场,我们轻易地在广场上邂逅了今晚的"音乐会"。广场中央两个长号手并  相似文献   

20.
赵凌志 《考试周刊》2014,(83):23-24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民间丑角艺术进行了阐释,指出其具有全民性、插科打诨等狂欢化特征,是一种丑角的舞蹈,平民的狂欢。研究旨在为东北民间诙谐艺术研究提供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