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以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为主题,深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兰察布、赤峰地区进行艺术实践调查,重点考察游牧民族的青铜器、玉石器、刺绣造型艺术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造型艺术学科理论的建构与研究方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通过造型艺术的表层结构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寓意等问题。但造型艺术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需要在社会功能、思想观念、艺术风格、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更好地为现代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2.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在文化概念上属于工艺文化的范畴,是一种通过某种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艺术发展的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原理与理论。但是,造型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因为既要表现繁多的造型艺术门类,更要透过艺术表象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诸如艺术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支撑,构建一套完整的研究造型艺术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4):F0003-F0003
我校美术学院张景明教授申报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获批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批准号为07BF35。这是辽宁省首次获得的艺术学美术类国家级课题,也是辽宁省高等院校首次获得的艺术学国家级课题。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资料中表明,在山戎创造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丝织品,但刺绣作品却是在匈奴文化遗迹中最早出现,一开始就显示出较高的制作工艺,在本民族造型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有外来文化的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从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发展历史看,大致经历了初始、发展、兴盛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制作工艺、纹样图案、艺术特点,并通过刺绣艺术表象反映出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原始宗教崇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这是艺术教育及艺术史论研究中划分远古造型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哲学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原始宗教崇拜三个阶段中的早期造型艺术作品在深层上直观地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共性文化特征,那就是对生命的追问以及生命崇拜的实践,并以此构成了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母题特征——“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6.
岩画是古人类绘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其中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图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诸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乌兰察布草原舞蹈岩画,根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去表现当时人们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透视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象征符号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一书近期得到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标策划委员会2008年度书标选题入选通知。  相似文献   

8.
佛教自东汉之时传入中国,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辽金时期,基本形成了颇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外来宗教文化。这种本土化特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艺术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型艺术。本文主要从佛教中的造像、绘画和建筑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辽金时期佛教造型艺术的演化。辽金时期的佛教造像,题材较之前代更为丰富,雕刻技法中融入了北方民族奔放、刚健的性格特质。佛教绘画艺术在辽金时期发生了重要转折,不再单纯描绘佛教人物和佛教活动,而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传递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佛教建筑领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对建筑细部进行改良,对后代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东汉之时传入中国,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辽金时期,基本形成了颇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外来宗教文化。这种本土化特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艺术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型艺术。本文主要从佛教中的造像、绘画和建筑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辽金时期佛教造型艺术的演化。辽金时期的佛教造像,题材较之前代更为丰富,雕刻技法中融入了北方民族奔放、刚健的性格特质。佛教绘画艺术在辽金时期发生了重要转折,不再单纯描绘佛教人物和佛教活动,而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传递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佛教建筑领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对建筑细部进行改良,对后代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洋溢着浪漫气质与生命之美的楚造型艺术,融会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其主要类型包括青铜器皿、丝绣帛画、漆器艺术、建筑艺术等,追求个性和自由是其精神特质.楚造型艺术是中国古代极具文化意蕴的艺术,表现出楚人独特的精神特质与审美情趣,体现了楚人豁达开朗的气质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落实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过程中积极开展“画前意识”培育的研究 ,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关注造型艺术的特征 ,发展艺术感觉和审美联想 ,形式美创新诸方面阐述了学生“画前意识”培育的方法。从而为丰富美术教学理论和新美术课程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美术是本土文化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史。当前学术界已经对乡土美术教育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且乡土美术也成为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深入研究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民间美术正处于转型的发展时期,民间美术研究者主要面临三个命题:一是走向田野,关注并描述民间美术的存在状态,寻求保护与传承的思路;二是透过民间美术,获取地方性知识体系,并梳理地方文化的逻辑;三是在民间美术的调查和研究中,捕捉和提升有价值的概念与术语,以充实和革新既有的民间美术理论体系。这些命题不但影响着研究者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使着他们对研究范式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4.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之间,有着种种的历史渊源。从表面来看,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艺美术学科不能涵盖整个发展的现代造型艺术,而更名为艺术设计学科,工艺美术变成艺术设计下设的一个专业方向。但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顺延交替或者是涵盖包含的关系,它们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既有交叉又相对独立。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不可替代,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要重新审视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弘扬民族文化,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释当代漆艺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漆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漆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多重身份,探讨了当代漆艺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的漆艺教育要兼顾漆艺研究、漆艺教学与相关产品设计开发的均衡发展,坚持大漆技艺传承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当代漆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时代,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它的传统文化价值正在被由消费主导的大众文化所解构,呈现出精英文化的失语和批评话语的危机。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美术形态的变迁和不断建构与解构的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去揭示一条重构当代美术学语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的艺术类型及其划分是一个艺术发生学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辨析了两人观点的互文现象;指出了“三分法”之说在中国和西方的误读原因,提出了亚里士多德文类理论缺失抒情诗的理由;并对不同文化体系背景下的中西古典文类理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取向之一,其理论的积极方面成为众多文艺研究的支撑点,主要理论如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即与儿童读物——图画书的某些主题存在相通之处。图画书作品主题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需要层次论的联系,以及阅读图画书作品对儿童自我实现的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典图画书的表现特点和图画书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今天的中国美术学研究来说,需要的是一种较为规范的学术话语和客观的研究方法。由于传统研究方法的原因,美术学理论研究一般囿于作者中心论的方法,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价值被忽略了。它带来的问题是对现当代出现的美术现象无法找到理性批评的切入点。作为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俄国形式主义的话语对今天中国的美术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是以视觉造型艺术为基础的,视觉是电影艺术的第一感觉和基本元素。电影视觉是在艺术与现实关系中建构的,是视觉生理心理原发性生成及视觉文化的建构过程。电影具有现代大众媒介的视觉造型艺术革命的特质,使视觉利用工具技术而得以扩大延长,也使电影的复原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张力为影像创造和接受提供了视觉想象的空间,电影因之成为人类艺术化和审美化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