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行工程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的整体情况与方法。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例,从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制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构建跨学科研究生知识结构等方面总结具有专业特色的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改进跨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提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林院校计算机研究生培养思路与模式应以就业需求及应用创新为导向,结合农林院校各特色专业特点,建立跨学科培养研究方向,通过采用"双导师"+"双学生"的培养模式,实现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培养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4.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科学突破的生长点,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要求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跨学科的观念障碍、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树立大学科意识、完善跨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举办跨学科学术交流、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制约生物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跨学科培养生物医学研究生的若干举措,包括实行双导师与导师组、改革招生与学位授予、完善弹性学制以及创新评估与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共同发展,而非简单取舍,学术型研究生并未过时。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备受质疑的条件下,廓清两种规格研究生的涵义和培养目标,进而遵循科学的目标导向,促进研究生内涵发展,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取向。基于此,提出了强化研究生研究主体性,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评机制,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实行多导师轮换指导与跨学科导师联合指导,实施研讨班式教学等改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已实行导师制,但目前普遍采用辅导制模式。从辅导制模式发展为导师工作室制模式,对应用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教学创新意义。与辅导制模式相比较,导师工作室制在构建研与学传导机制, 以及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明显的功效;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其特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推进导师工作室制模式有效运行,应采取有效的政策促进措施,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目是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围绕有潜力的跨学科研究生组织师资和其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这为我国高校在强调“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为培养植物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在分析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导师团队建设、研究生论文工作等方面对植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变现有的农学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摆在农学类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面前的主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农学类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研究生考试方式、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改革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