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静静 《文教资料》2008,(28):97-99
南宋时期寿词特别发达.刘克庄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在创作大量爱国词的同时也写了占其全部词作将近1/3数量的寿词.其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人"两类,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同时,部分寿人词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刘辰翁的寿词,认为:其寿词摆脱了俗套、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与文人的心态,富于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夫妻寿词因所寿对象与词人关系最为亲密,又不存在官场职位、长幼辈分等差异,故在表达对妻子或丈夫的祝寿意愿时,也就滤去了诸多谀颂成分甚或违心之语而更加真挚动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宋代夫妻各自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寿词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文体,受到形式、内容和对象的限制,决定了其庸俗的一面。北宋词人晏殊有30余首寿词,虽不能避免寿词本身的局限性,但是晏殊以其极高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其寿词带有独特、创新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在寿妻词中流露的真挚情感,以乐景衬哀情,善用秋景作陪衬的写作手法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曾伯是南宋文武兼备的名臣,其自寿词相比于他寿词更有价值,其中渗透着隐逸与报国的矛盾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寿词受辛派词人辛弃疾的影响,但相比而言,李曾伯寿词以归隐和爱国矛盾心境作为其寿词的思想核心.辛弃疾寿词则凭借豪放的抗金复国的爱国风气而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6.
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是魏了翁坚持守望儒家传统“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的艺术再现,又是南宋文人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7.
作诗撰文以表寿诞之喜,古已有之。但在宋代以前这类题材的诗歌数量不多,影响甚微,直到宋代才蔚为大观。寿词在宋代盛行并非偶然,它是当时社会逐渐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一种表现,是宋代词人逐渐意识到人文关怀的结果。宋代寿词凸显人文关怀,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平民文化以及词的特殊体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寿词是指以祝寿和自庆生辰为题材的词,它的创作在两宋尤其是南宋蔚为大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寿词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元代道教各教派自全真教丘处机起就与士人结下友好关系,形成了道士与士人结交并相互亲敬的优良传统.道教思想及其修炼方式不仅表现为元代道士专为宣传教义教旨的词中,也反映到部分寿词中,这充分表明了道教思想及其修炼方式对当时士人普遍而又深刻的影响.寿词中的道教意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人类集体无意识心理,即一种人类自原始时代就开始的因为生命苦短而祈盼长生的心理.道教及其偶像的产生就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一个可以让灵魂永远安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马静 《华章》2012,(17)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有力工具.认知是语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认知的方法对国俗语义进行阐释,可拓宽国俗语义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数量日益增多,可见外来语在日语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一切先进事物的国家。在日语对汉语以及欧美语系的吸收过程中,日本文化也实现了对不同国度文化的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外来文化传入,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其中日源外来语占据不可忽视部分。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日源外来语发展史及定义、典型例子、使用人群、使用载体和借入方式、新时期日源外来语增多原因和我们应秉持的态度:汉语已有词能完美表达的就不借;借是为了丰富汉语、准确达意和表达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虽然包含了大量外来文明吸收的成果,但是已然具有了其自身鲜明的特色。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与日本独有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风土人情分不开的。日本民族不仅有其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且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色打造、铸炼着自己的文化。日本文化之于日本人的思想行为,从国内到国际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了解日本,就必须先虚心地研究日本的文化,而且要尽可能地从更贴近日本人的视角、更符合日本实情的方向去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擅长从国外尤其是西方先进国家吸取文化精髓的民族,这一点体现在语言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日本与西方各国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外来语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有人说,当前的日本是一个外来语泛滥成灾的社会,这不仅仅是一般日本人的普遍想法,也是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日语的结构和特征,分析了日本民族时代变迁以及与异文化接触的历史,并由此形成了具有许多独特个性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近来,日本申请“入常”、篡改历史教科书、小采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触发了我国民众自发的反日爱国行动。有的城市还爆发了针对日本右翼的示威活动,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过激行为。某些过激的言行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用来操纵舆论、恶意煽动的工具。本文从日本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介绍了日本的文化知识,以期增进广大青年对日本民族的进一步了解.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拥有无与伦比的军事经济实力。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都是在美国一手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此时的美国人很乐意把自己比喻为新的罗马,认为美国是世界和平的保障,世界将进入“美国治下的和平”时期。虽然其中美国也经历了低潮期,但是总体上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体现着“美国治下的和平”的梦想。认真分析“美国治下的和平”的内容、策略及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日本文化与社会,或者是日本人的行动模式,以至于日本人的意识构造,都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某种特征。究其原因,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治时代以前是以中国作为向导,吸收外来文化。之后是从西洋吸收外来文化,二战后主要是吸收美国的文化,但是尽管不断地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文化冲击着,却没有被吞并,反倒通过自己的改造使之真正日本化。  相似文献   

19.
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20.
颜色词作为色彩的载体,受各民族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民族的人们来说,其象征意义、联想意义及其运用均具有一定的差异。英语和壮语中红色的不同象征意义,凸显出英、壮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