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经典作品普遍存在着预言现象。本文以中西文学经典之作《红楼梦》和《百年孤独》为例案,运用共同性比较手法,研究文学预言造成的结构机制、。文化艺术原因,从而揭示经典之作中文学预言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甲诗的某些诗句,句型与乙诗中的某些诗句、句型相同相近,因而构成了两诗之间的血缘联系,我们称之为“《诗》血缘句”通过对它的研究,对《诗》的创作形成,成诗的时间、诗的作者、流传、传授过程、分类,诗与音乐的关系,《诗经》时代人们的对诗歌的理解,诗的创作手法、诗的注疏等一系列问题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提高人文素质的角度出发,在文化、艺术、文学三个不同层次的处延上,由外到内逐层了《红楼梦》的重要价值,提出了自己对开发这些价值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4.
由于观念与认识的不同,对《诗经》中的作品《葛屦》出现一些不一致的看法本文试通过对“葛屦”、“可”、“裳”、“要、”等词、句的分析和研究,对《葛屦》的主旨作出一个新的解释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要领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我诗本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徒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放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中尤以文学交流历时最久,领域最广,影响最大,先秦时期,汉代、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绵延不断。文学交流能提高世界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世界文学繁荣,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友谊。《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的出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收入高中《语文》和中师《阅读与写作》等教材中的古文《阿房;宫赋》的一些注释,对作者丰富巧妙的文意有曲解和遗漏,并予以摘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欣赏坏是教学,应从根本上,从丰富的意图上探求明了,才利于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钱注杜诗》是以经学的考证方法为基础,以史学的实证方法为架构所进行的文学阐释,是诗史互证的典范著作,具有超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咏涛 《都江学刊》2000,12(3):44-46
本文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结构等几方面论述了《水浒传》的道教思想和对待道教的态度,得出作品对待道教尊重、敬仰甚至虔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万物有灵论”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基本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之英雄主义精神和生死观的生命线,萨满教“三界说”在《江格尔》里体现了“神本文化”,而萨满教的控驭行为(巫术)则反映了《江格尔》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史诗《江格尔》的基本故事情节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相似文献   

11.
邱永旭 《都江学刊》2000,12(1):36-38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的化述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独具特色的“冰山原则”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角色登场”是出现在清中叶蒋士铨《临川梦》剧中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法,它是指角色以生命形式出入于剧本内外,反映了中国传统戏剧观念面临继承创新的历史时刻,内部所发生的一种新蜕变。“从角色登场”这一角度出发,将《临川梦》与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中人的角色”进行比较,《临川梦》的“角色登场”不具备成熟的形态,由此可见传统戏剧观念蜕变的艰难和滞重。  相似文献   

13.
14.
《说文解字》不仅是汉语文字学的宝典,而且也是中国辞书奠基之作,这里从辞书收字立止、部首的创造、“六书”的界说、元语言的使用、体例、书证、字条模式化、二度立目、重视理论、优良学风等十个方面,论述了《说文解字》所以垂范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年五首》是苏东坡贬寓惠州时所写的一组诗。对于诗中的词语的解释,历来存在一些分歧,作者对此作出了引经据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对《唐律》中官吏渎职罪的研究揭示了传统中国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治吏不治民”的传统。对官吏渎职罪的规定和惩罚是《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唐律》中有一半以上的条款属于官吏渎职罪。《唐律》中的官吏渎职罪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一般性的渎职罪和特定的渎职罪。在《唐律》中,官吏渎职罪的范围十分广泛,对渎职罪的刑罚是十分严厉的。但严刑不是唐朝立法者的目的,对官吏渎职罪的刑和求做到“罚当其罪”。“罪当其罪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争议颇多的郭沫若最后一部学术著作《李白与杜甫》的得失成败,客观地分析了一代学术大师在特殊年代的心路历程和矛盾处境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继《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再次考辨《焦氏易林》作者之谜,通过西汉前中期两部反映统治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与《焦氏易林》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大量实例确证,《易林》作者的思想与贾,桓二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且同是西汉前中期社会状况的近距离反映,因此决不可能出自王莽至东汉初期的崔篆之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