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治理结构变迁有强制性和诱致性两种方式。中西方大学在这两种方式之间做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主要采取诱致性方式;而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我国,主要采取强制性变迁方式。与西方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及其变迁方式相比,强制性大学治理结构变迁方式使得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缺乏稳定性,得不到大学微观主体的认同。随着高校及其管理者获利动机加强、资本所有者预期的改变以及外部资本的介入,我国未来大学治理结构变迁方式将从强制性向诱致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下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开始走向低效率困境,这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瓶颈,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困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调整制度变迁方式,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转变,实现重塑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对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的重要性及作用领域做了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在政府的主导力量下形成并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学发展中虽然出现诱致性变迁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下中国大学发展出现了治理困境,因而,促进中国大学发展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强制性制度变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养诱致性变迁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在政府的主导力量下形成并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学发展中虽然出现诱致性变迁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下中国大学发展出现了治理困境,因而,促进中国大学发展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强制性制度变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养诱致性变迁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治理结构变迁的核心是制度变迁,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导性制度变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因路径依赖方面、变迁成本收益方面及变迁主体力量方面的原因始终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 ,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 ,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 ,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 ,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分析——以制度变迁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有三种,即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市场化制度变迁。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缺乏足够动力、难以变现,随着市场功能进一步凸显,市场化制度变迁将成为大学去行政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治理结构基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的不同特点分为三种类型,这为我国大学目前存在滞后现象的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参考。重塑大学治理结构,需要明确大学治理目标,重构现代大学治理理念,注重大学治理结构变迁过程中市场作用,注重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之间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方式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受经济“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政治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宏观制度环境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为走出困境,需要打破经济、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民主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方式不同,制度供给的方式也不同。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下,制度供给是累计减少的,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制度供给是累计增加的。章先提出上述假设,再以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方式来检验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制度供给方式。其结论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同一轨迹的制度供给是累计升级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得到以下启示: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重视指导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注重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形成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的路径依赖。这种方式在高教转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各项宏观政策的确立,强制武变迁不利于高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强制性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弊端和形成此种路径依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突破高教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即实现高教制度变迁方式由强制性向诱致性或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是对制度框架、准则和实施组合的持续调整,而制度创新则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1]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结合起来,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在梳理我国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审视其变迁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一个渐进过程,在路径选择上,强调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但更注重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同时,根据两种变迁模型之间的辩证关系,针对当前我国粮食流通制度安排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两种模型。两种制度变迁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补充的。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由政权组织形式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转变的曲折过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行政色彩过浓。只有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运行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创新,是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主体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多次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不同层次发挥作用,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正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强制性制度变迁存在局限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带来了如实现形式表面化、实现动力不足、实现目标简单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激发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的转换,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无论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以及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模型,它们都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其实,在我国凡涉及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并非由各主体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必须选择“互动合作”型制度变迁之路,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